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倒计时100天:“硬核科技”彰显“广东温度”

读特新闻记者 葛墨含 文/图
08-02 22:33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8月2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倒计时100 天活动在深圳举行。

8月2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下称“十五运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下称“残特奥会”)倒计时100天活动在深圳举行。据悉,全国残特奥会将于12月8日开幕,届时来自全国34个代表团的97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将参加本届运动会。

无障碍建设再完善

细节处彰显人文温度

广东赛区共有36个场馆承办残特奥会,其中22个场馆与十五运会共用,目前全部场馆已具备竞赛条件。本届残特奥会不设运动员村,不新建场馆,但对无障碍设施改造、无障碍环境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组委会编制印发全国第一个大型赛会无障碍建设指南图集。残特奥会场馆全部达到国家无障碍建设标准,根据项目特点,满足参赛选手们的特别需求。

广东赛区的36个场馆设置了2398个无障碍爱心座席,305间无障碍卫生间。去年深圳累计完成152项城市品质提升工程,2025年将再推进80项重点项目,优化城市景观、交通网络及公共服务体系。

针对残特奥会需求,深圳启动赛事场馆周边277个重点点位的无障碍环境专项整治,将赛事筹备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力争打造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提供包容、友好的城市环境。

竞赛组织再精细

为9700多名参赛者筑牢赛事根基

残特奥会第二次报名意向情况摸排显示,全国将有9735名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参赛,其中轮椅运动员1323人、全盲运动员416人、听障运动员1146人。

本届残特奥会将有1600名运动员需要分级,这也是核心环节之一。组委会设立1个分级中心和17个分级点。分级中心设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分级点设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肇庆和香港、澳门等9个赛区。

赛前,组委会组织调动全省辅助器具服务力量,配置19辆专业辅具服务车,84名技术保障人员,针对轮椅、假肢、矫形器等需求设备,准备了维修工具和备用件2000余套,与多家辅具企业、机构达成服务意向,确保设备故障“即报即修”。

赛时,建立线下服务“保障中心、保障服务站、流动服务车”三级保障体系,推出“粤辅通”无障碍助残程序,辅具服务“随时响应、立即服务”。推出全国首个包括场馆无障碍信息导览、无障碍协助、盲人步行导航、手语翻译、辅具维修及借用五位一体的服务平台,为参赛人员提供标准、便捷、高效的辅具保障服务。

目前,广东36个项目中已完成12个项目测试赛,聋人足球、自行车、三人制聋人篮球等提前赛事已圆满落幕,比赛均实现了“零舆情、零投诉、零事故”的目标。

“深圳的无障碍设施做得特别好,这次参赛感觉一切都非常舒服。” 广东省队残疾人自行车运动员叶依婷告诉读特新闻记者。

科技助残再突破

广东智造赋能赛事全场景

本届残特奥会是科技助残成果的集中展示。作为全国辅具产业大省,广东省康复产业已形成“千亿级辅具+百亿级服务”的双轮驱动格局。互联网、人工智能、脑机接口、仿生技术等前沿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得到快速应用。

深圳是康复辅具产业首批12个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地区之一,佛山也是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当地企业主导研发了国内首款电动轮椅及专门为脑瘫患者设计的轮椅。

目前,广东轮椅、助行器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至60%,产品出口份额占全国同类型产品的70%,其中佛山的轮椅、助行器产能占全国30%。

群众体育再升温

从赛场到社区的活力延伸

广东赛区各地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以“全民健身日”和“残疾人健身周”为契机,开展多元化、趣味性、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举办旱地冰壶推广、残疾人跳绳及毽球推广等活动;利用“全国特奥日”开展特奥足球进校园、“特奥融合”等活动;举办推广残疾人电竞邀请赛等特色项目;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项目训练营、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班等活动。

“十四五”期间,全省各级残联组织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7000余次,参加活动总人次达45万人次。连续5年举办“特奥足球周”活动,连续5届举办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通过推广普及旱地冰壶项目,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的残疾人“冰雪”体育项目;举办轮椅太极拳、轮椅舞蹈、跳绳等推广活动,让运动健身成为残疾人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葛墨含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