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记者从南山区粤海街道办获悉,为期半年的“粤精彩系列之粤海街道2024年见筑少年梦·科普粤海行”民生微实事项目顺利收官。该活动由南山区粤海街道办事处主办,深圳市学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通过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接触前沿科技、了解科研工作的平台,也为粤海街道的科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项目围绕“建筑科技和文化”主题面向市民开展了36场公益科普活动,实际服务超过1100人次。项目旨在引导市民学会从建筑的视角理解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懂得通过设计营造的方式与社区和家庭产生更多的连接;同时也可以提升儿童青少年的劳动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活动按照建筑发展顺序依次开展:从远古的“原始部落新说”,到古代的“横平竖直叠木构”和“《清明上河图》里的编木拱桥”;有感受现代建筑的“穿越结构森林”和“鸟巢与水立方”,也有畅想未来建筑的“火星住宅营造计划”。为展现粤海街道的建筑文化,项目还围绕粤海街道的地标建筑开展了“五岭以南的大王古庙”、“后海木构印象派”、“春茧编织行动”等原创活动。
其中,“横平竖直叠木构”活动首先为市民介绍了中国古典木结构建筑的经典梁柱体系(框架和斗栱),然后指导市民搭建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的1:10缩尺模型。“后海木构印象派”活动延续古典木构的建构思想,引导市民使用方木条和3D打印节点,通过横平竖直叠建的方式,合作设计和营造粤海街道地标建筑的建筑模型。
“火星住宅营造计划”活动紧跟国内外航天科技发展事件,以“移民火星”为话题,首先为市民介绍科学家们设想的火星住宅建筑方案,然后带领市民使用两种长度杆件和两种连接节点搭建一种半球形单层网壳结构建筑模型。
建筑是人类为满足生产、生活需求而对空间进行改造的成果。“粤精彩系列之粤海街道2024年见筑少年梦·科普粤海行”民生微实事项目,在粤海街道下辖的多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学校顺利开展,一方面可以提升市民的社区归属感,另一方面也展示了粤海街道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在建筑空间营造方面展现的卓越智慧。
(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