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真抓实干以高质量发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山实践新篇章。土地面积约占深圳1/10的南山区,是改革开放“蛇口模式”的诞生地,也是全国的科创大区与经济强区,至今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创新百强区榜首。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周期背景下,南山区统计局最新发布今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南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13.70亿元,同比增长4.3%……孜孜不倦、实干争先的南山区,朝着万亿城区的目标越来越近。
今年以来,南山区上下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方向路径。南山区直机关干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聚焦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等问题,着力实施“百校焕新”“党群新貌”“绿美新城”等“六新行动”,将品质民生作为切入点,大力提升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文体、生态、社区服务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接下来,南山区直机关干部将继续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书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南山新篇。为此,深圳特区报推出了“创在南山 奋勇争先”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南山区直机关干部干事创业、实干争先的风采。
实干故事|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党建引领,实干争先。今年以来,南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化政治机关建设,推动政治建设与肩负发展使命相融合,聚焦新质生产力前沿,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新兴产业,聚焦安全生产要素创新,以新型工业化为抓手,提升发展新动能,继续关注重点领域,靶向发力,精准监测研判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持续扶持壮大民营经济培育发展,聚焦新兴产业提质扩能精准发力,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党建工作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好了就是凝聚力,抓细了就是竞争力。从会琴棋书画的“AI机器人助理”,到开源、售价不到4万元的教育版机器人,从能爬坡过坎的“全能勇士”,再到花式“比心”的多维触觉人形机器人……在北京举行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产品不断刷新人们对未来的想象。区工信局通过党员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机制,持续加强与企业党组织、职工的沟通交流,实时关注企业发展情况,帮助拓展市场,积极组织14家机器人企业及机构参展,南山亮相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等领军企业,以及星尘智能、众擎、帕西尼、逐际动力等行业新秀,在这个世界“顶流”舞台火力全开、尽展风采,南山企业推出多款新品,闪耀全场。
特别是帕西尼感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重磅推出第二代多维触觉感知人形机器人TORA-ONE。该机器人搭载了多维度多阵列高精触觉传感器,可以抓取草莓、鸡蛋这类脆弱物品。在现场,它还为观众作出“比心”的动作。“TORA-ONE拥有灵活的双臂和4指仿生灵巧手,可实现物体6D位姿识别与柔性抓取。”该公司品宣部工作人员林漫娜说,帕西尼感知科技选择南山,是因为这里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完整产业链、人才集聚的优势。
南山区机器人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约三成,是全市机器人第一大区。区工信局以党建工作为抓手,积极开展“党建惠企”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好思想领企、服务助企、环境活企“组合拳”,推动党建工作与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为机器人企业发展增效赋能。
今年以来,区工信局全力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平台建设,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落户南山,聚焦公共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场景布局等推动产业发展。推动“机器人+”应用示范,常态化推动机器人企业产品进入政府应用场所,累计开展机器人应用推广活动12场,涉及23家机器人企业相关产品;开展区智能机器人应用案例征集,遴选出10个领域、61个典型案例。聚焦产业链精准招引,根据产业图谱按图索骥精准招商,帕西尼、智元机器人、科盟创新、数字华夏等5家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落户南山。
为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区工信局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在服务企业中走在前,作表率,塑强新质生产力、落实制造业当家,扎实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攻坚行动。在全市首创“园区事前降价,政府事后补贴”模式,先后挂牌金蝶合作园、招商合作园等特色化园区,合作面积达6.8万平方米。与园区联合开展招商引资,仅半年引入新增企业超10家,预计满租后有望贡献营收超30亿元,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贡献南山力量。
区工信局持续提升党的建设与工信业务融合水平、与工作质效上持续探索、持续加力,全力推进企业积极向外拓展国际市场,畅通“双循环”。全面摸底辖区百强工业企业海外布局情况,协同司法局等相关部门推进“一产业一合规、一园区一合规”建设,举办涉外合规专题法律培训,常态化为头部企业开展域外法律查明、法治体检、法治讲座等活动,优化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合规综合服务,提升企业涉外风险防范及纠纷应对能力,支持企业大胆出海、扬帆远航。
党旗飘在产业链上,服务做到企业心坎里。近年来,区工信局用党建把产业链“串起来”,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拧成一股绳,走出一条以“组织链”提升“产业链”新路子。区工信局积极推动产业党委“以大带小”,海洋油气产业生态圈党委建设,依托中海油深圳分公司的行业龙头央企地位,推动梳理5大类需求场景,协助对接相关民营企业,已开放两批需求场景,对接企业超30家。通过央企带民企,大手拉小手,升级迭代“链式党建”2.0版。
强化党建引领,坚持服务靠前,区工信局积极落实区委“红色跑团”服务机制,深化区街联动机制,促成各级党员贴心服务企业,上半年区街联动累计调研服务企业2000家(次)左右,挖掘产值增量140亿元。
高质量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全面开花。今年以来,区工信局聚焦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用实的举措、新的行动,筑牢了新型工业化的坚强堡垒。制造业服务业两轮驱动:今年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9.4%;营利性服务业保持双位数高增长态势,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1.8%,其中,软件和互联网行业营收增速16.28%,较全市增速12.58%高3.7个百分点。
优质中小企业梯队不断壮大,区工信局今年举办了三十余场线上线下申报宣讲会,认真指导企业申报,分街道滚动开展潜在“小巨人”企业一对一诊断辅导。发挥政策支撑作用,牵头落实《南山区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项扶持措施》;坚持培育与服务并重,常态化跟踪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专精特新企业诉求。新增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7家,占全市26%,新增数量全市第一;新增培育重点“小巨人”企业20家,新增数量全市第一。截至目前,南山区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0家、重点“小巨人”企业38家,均位居全市各区之首,不断壮大优质中小企业梯队,有力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力“百千万工程”,“飞地经济”跑出“加速度”
坚持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区工信局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加强对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帮扶,推动以组织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12月9日,南山—南澳共建产业园区揭牌仪式和“翼启飞翔 跨阅山海”无人驾驶低空观光首航仪式在汕头市南澳县举行。园区规划将围绕“吃、住、行、娱、购、游”主题,吸引具备文旅项目运营能力和重资产投入的企业入驻集聚,打造集滨海度假、海岛观光、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潮汕风情海岛度假目的地,这也标志着两地对口帮扶协作迈上新台阶。
加强联合招商引资,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区工信局认真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号召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投身“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推动对口帮扶地区“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实现城乡风貌和品质大跃升,打造全省“百千万工程”示范样板。在汕头濠江区,区工信局推动共同建设“南山-濠江百千万工程”产业合作园,已签署投资协议7.65亿元,意向投资约20亿元。在汕头南澳县,“南山-南澳产业协同发展基地”打造品牌活动,吸引入岛人次829.78万,同比增加5.9%,促进旅游综合收入32.45亿元,同比增加9.39%。
在河源连平县,区工信局引导开味缘集团增资近1000万建设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种植有各类蔬果303亩,园区年产值达900万元,被誉为“深圳农场”。引进深圳铭昱达公司、深圳力腾公司、深圳市博源会展服务有限公司3家企业,承租产业园区面积约3.7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约为2.7亿元。
在“飞地经济”方面,也跑出了“加速度”。在区工信局的努力下,连平共建产业园园区目前共有9家企业进驻,且均已投产。2024年上半年一、二期园区综合产值达8亿元。
对口帮扶,双向奔赴。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缩小帮扶地区与南山的差距,壮大后发地区的经济实力,区工信局通过跨区域的产业合作、党组织共建,从对口帮扶走向“双向奔赴”。区工信局助力濠江区在南山区清华研究院成立反向飞地园区“濠创园”,已有12家濠江企业进驻,推动“反向飞地”前行,孵化推出“濠江珍好”公共品牌。南澳县在南头古城打造南山-南澳产业协同发展基地(澳游推介中心),常态化举办招商推介、消费集市活动,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资源。接下来,区工信局持续通过党建引领,全面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凝聚合力奏响“百千万工程”共建共享强音。
实干感言|全力推动企业协作共赢奔向“星辰大海”
南山区工信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彭玮说,今年以来,我们紧抓鸿蒙产业发展重大机遇,在全市率先发布《2024年南山区支持开源鸿蒙原生应用发展首批政策措施清单》,同时,举办鸿蒙生态企业交流活动,链接顺丰、中海油、金蝶等各行各业的头部企业积极参与鸿蒙生态建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全力推动企业协作共赢,共建鸿蒙生态的“星辰大海”,加速赋能产业升级。
南山人说|和南山一起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爱化身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蔡文源表示,人工智能产业是深圳的战略产业之一,作为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人工智能企业,公司受到南山区工信局的邀请扎根南山。在落地过程中,南山区工信局与招商蛇口网谷创享大厦为公司提供了落地、融资、应用场景等专业且高效的支持,公司迅速扩展了大湾区市场,获得过千万元订单,深切感受到什么是“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关怀与照顾。未来,公司会立足南山,迈向大湾区,放眼全球,和南山一起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叶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