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在南山系列报道之二|区住建局:以“宜居新品”绘就“住有优居”新蓝图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2024-11-14 20:0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城市发展的温度与厚度


开栏语

真抓实干以高质量发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山实践新篇章。土地面积约占深圳1/10的南山区,是改革开放“蛇口模式”的诞生地,也是全国的科创大区与经济强区,至今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创新百强区榜首。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周期背景下,南山区统计局最新发布今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南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13.70亿元,同比增长4.3%……孜孜不倦、实干争先的南山区,朝着万亿城区的目标越来越近。


今年以来,南山区上下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方向路径。南山区直机关干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聚焦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等问题,着力实施“百校焕新”“党群新貌”“绿美新城”等“六新行动”,将品质民生作为切入点,大力提升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文体、生态、社区服务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接下来,南山区直机关干部将继续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书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南山新篇。为此,深圳特区报推出了“创在南山 奋勇争先”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南山区直机关干部干事创业、实干争先的风采。

宜居安居,是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真挚的向往,也是千家万户的共同心愿。近期以来,各地新政频出,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一直以来,南山区以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扎实做好房地产各项工作,不断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迈进。


NEWS

实干故事|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城市发展的温度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宏伟蓝图指引下,南山区正以“六新行动”为城市发展总抓手,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今年以来,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目标要求,以政策为笔,人文为墨,市场为纸,绘制着一幅幅生动而绚丽的发展画卷,努力将“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温馨场景变为现实,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城市发展的温度与厚度。

引凤来栖,“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受点赞

在南山区的发展蓝图中,保障性住房是“宜居新品”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无数新市民、青年人的安居梦想。面对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与土地资源有限的双重挑战,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迎难而上,着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构建政府与企业并行的住房支持机制,努力缓解各类人才的居住问题。

南山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安居高新花园外景

“深圳是青年的梦想之城,当年,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把我带到深圳,带到南山,感受南山朝气蓬勃、拼搏向上的氛围。按政策申请到保障房,让我深切感受到南山对于青年人的关心和支持,在南山扎下根来,也让我更好地为实现梦想而奋力拼搏。”一位来自南山科技公司的员工感慨地说道。

自2021年7月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以来,南山区迅速响应,积极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了“一张床、一间房”的温馨支持。南山区的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涌入南山,不仅让来到南山的新市民、青年人有了更多奋勇拼搏的底气,同时也在更深层次上推动了南山区的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

针对重点行业企业,南山区更是创新实施了企业导向的住房支持模式,以企业(机构)为申请主体,承租后安排符合条件的人才居住,为企业人才提供了“一套房”的坚实保障。近期,为了加大对重点发展产业的支持力度,南山区针对具身机器人等细分赛道,正在进一步优化升级住房保障政策,实施“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三个一”工程,切实满足企业不同群体对住房的个性需求,让企业各类人才都能留得下、站得住、落下脚。

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企业引才留才的难题,更为人才提供了稳定的居住环境,让企业在南山扎根发展更加安心。

南山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安居高新花园小区设施完善

据了解,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自2022年供应首批社会主体出租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以来,已累计供应1.75万套。在人才房配租方面,2021年至2023年,累计配租约7400套,支持企业(机构)约2500家(次),为南山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人才动力。

旧村新颜,惠民安居更添“人情味”

如果说政策支持是南山区住房与建设事业的坚实基石,那么人文改造则是其灵魂所在。在南山区,众多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旧村落和街区,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华丽蜕变。

平山村,这个充满韵味的老旧村落,在城中村整治提升的推动下,或将成为南山区新的亮丽名片。走进平山村,古老的建筑被精心修缮,既有宗祠、炮楼、老屋等建筑采用“修旧如旧”方式进行微改造,又有植入新青年新就业文化创意打造的公共文化大道,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也可以品味到现代的时尚。在这种人文改造下,不仅保留了“乡愁”与“记忆”,也给城中村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活力。

孵化仓-改造前

孵化仓-改造前

孵化仓-改造后效果图

孵化仓-改造后

平山村的改造,不仅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更坚持以人为本,将“不增加生活成本、保障中低端人群居住需求”作为主要原则,打造了学生公寓、青年公寓、家庭公寓、惠民公寓等“四大”居住产品,为高校师生、初创型人才团队、头部企业管理创新人才、产业工人等各个阶层提供了“可负担、高品质”的优质租赁住房。

青年公寓图片

青年公寓

除了住房改造外,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还注重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平山村选取村中心片区6栋楼,打造集运动、休闲、学习、餐饮于一体的“邻里新巢”公共活动空间;选取美康百货,打造集社区商业、文化娱乐、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商业空间;选取平山市场,打造集贯通邻里、便民生活、民生配套设施于一体的新型市集;选取“18栋”家庭组团,打造“邻里魔方”,通过增设连廊、电梯、屋顶花园等配套设施,让城中村焕新蝶变为多元、宜居、宜养的活力新社区。

平山村的改造故事,只是南山区人文改造工程的一个缩影。在南山区,还有许多像平山村这样的老旧村落和街区,正在经历着相同的蜕变。在城中村综合治理提升的推动下,南山区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繁华的商业街区,融合充满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的老街小巷,这种独特的城市风貌,让南山区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人们向往的宜居之地,更成为南山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打造品牌IP,全面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

一个健康发展的房地产市场,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为加快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提升住房品质,推进“好房子”建设,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在推动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方面同样不遗余力。

“好房品鉴”系列活动,是南山区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一次创新探索。6月23日,南山区举办的“夏日好房品鉴会”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以“夏日清凉,得闲看房”为主题,在全市首创精准定向多元化群体的一站式营销模式,汇聚16个辖区在售或即将入市优质楼盘,邀请6家金融支持单位和市公积金中心提供金融及政策服务,将“好政策、好房源、好优惠、好服务、好生活”一体式呈现给人才、青年、企业、教育医疗等领域不同购房群体,进一步满足购房者对高品质住宅的购买需求。活动当天共吸引1500余名市民到场参与,赴楼盘现场看房近800余人次。

各类房企促销工作有序开展,提振市场信心。今年国庆假期,南山楼市累计接待来访客户9957批,日均值较9月增长330%,7天共成交541套,新房销售面积6.62万平方米,7天销售面积为9月整月的1.18倍。

LSH5309

南山区夏日好房品鉴会现场

前来参与活动的市民表示,“这个活动做得很好,我很满意,已经好久没有组织过这种大型楼市宣传活动,让我们省去了来回奔波,大大节省了看房的时间和精力。活动现场还有额外的购房优惠折扣及参与活动还有礼品赠送,也为我们老百姓提供了专业的购房建议和市场分析,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活动。”

IMG_256

“鸳鸯和鸣”婚恋文旅新人购新房活动现场,新人咨询心仪住宅项目情况

继“夏日好房品鉴会”后,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又相继推动举办了“鸳鸯和鸣”婚恋文旅新人购新房专场和“金秋南山好房惠商——南山金秋好房节商办物业专场推介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购房者的多元化需求,更为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NEWS

实干感言|让新市民“进得来、住得好、留得下”

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房屋租赁管理科科员夏婧表示,城中村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区域,在住房保障体系中扮演着“职住平衡稳压器”的角色。作为一名“住建人”,锚定打造“高品质生活”目标,在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整治提升首批试点项目工作中不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如在桃源街道的桃李平山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针对解决改造前村内楼体陈旧、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无消防安防系统、缺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痛点问题,通过安全整治和品质提升让平山村既留住“烟火气”与乡愁,又呈现出“烟火仍在,颜值已改”的新面貌,还充分利用“小空间”打造高品质的“新生活”,以学生公寓、青年公寓、家庭公寓、惠民公寓“四大”居住产品,惠民安居更添“人情味”,让新市民、青年人及社会基础服务人员“进得来、住得好、留得下”。

NEWS

南山人说|贴心安置用心服务希望生活越来越好

今年63岁的张瑞超是平山村内的清洁工,他高兴地说:我和妻子一直住在平山旧村118号,我是村内清洁工,妻子长年卧病在床。我们一直住在平山村的平房中,知道要改造后,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旧房可以改造翻新,担心是这是我们唯一的住处,怕改造时没有地方住。我就去找现场的综合服务中心反映,他们马上就给我安排了中转房,很感谢能充分考虑大家的实际困难。现在,我很期待早日住回改造后的“新居”,希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编辑 温静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叶志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