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品质的育人场域,南山区“百校焕新”工程可持续发展 | 推动高质量发展

读特新闻记者 刘欣怡 实习生 邓圣诗/文 平安琪/制图
2024-08-09 13:50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南山区教育局局长杨珺围绕南山区“百校焕新”工程展开了详细介绍,并就该工程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回应。

8月8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在南山区举行。发布会上,南山区教育局局长杨珺围绕南山区“百校焕新”工程展开了详细介绍,并就该工程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回应。

“百校焕新”工程是南山区重要民生项目。2022年起,南山区开启“百校焕新”校园提升工程,聚焦“存量老旧校园”的升级改造,提出分3年对143所学校、幼儿园进行焕新。该工程旨在打造“以人为本”“学生立场”“儿童视角”的校园,提升师生学习生活质量,促进教育高品质均衡发展。

南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小宁在介绍时提到:“南山区今年将继续提升80多所学校,让‘老校园’焕发‘新活力’。”

“‘百校焕新’工程最大的优势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实事。”杨珺介绍称,该工程主要以完善结构、解决隐患等基础类需求为核心,同步推进场馆改造、安全改造、围墙改造、智慧校园建设、厕所革命等十大类校园提升改造工程。采用“研究引领设计”模式,通过“个性化设计+统一施工”,“一校一策”让老旧校园实现精彩蝶变。

在发布会上,杨珺回应了记者关于“焕新的校园建筑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提问。她表示,“百校焕新”工程充分考虑了南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学校需求,且综合考虑了空间、流程、技术、物质、价值等多个维度,保证了校园建筑的可持续性。

杨珺进一步用“三个变”,总结了校园空间精细化打造中的“南山方案”。她表示,在南山区的“百校焕新”工程中,一是变“封闭场所”为“共享空间”,通过对社区和校园的融合设计,让校园成为复合型社区文化枢纽和社区精神锚点。二是变“单一功能”为“复合多样”,针对老旧校园空间紧缺问题,创新设计手法,综合提升空间复合利用率。三是变“冷冰冰建筑”为“儿童友好对话”的场域,通过针灸式的局部微创新,为儿童提供更加友好、亲近自然的成长环境,打开共享空间,激发他们的空间探索欲望,提升自我认知、学习和社交能力。

就在8月8日凌晨,中国花游队夺得了巴黎奥运会花样游泳团体项目的冠军。这是中国花样游泳第一枚奥运会金牌,也是深圳健儿在本届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来自南山区的花游姐妹王柳懿、王芊懿作为主力上场,与队友一起书写新的历史。杨珺自豪地表示,在南山区高品质的育人场域里,先后培养出了包括王柳懿、王芊懿在内的一大批优秀学子,以及一大批优秀的年轻教师。南山也获得了全省首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全省首个青少年中外人文交流教育特色区等一系列荣誉。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刘欣怡 实习生 邓圣诗/文 平安琪/制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