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地说,深度认识宝安是从奇石开始的。记得那是2018年,由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中国观赏石协会与宝安区委宣传部等联合在宝安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地学诗歌大赛颁奖典礼。由于大赛的主题是奇石文化,主办与承办单位自然也就要办一次大型的奇石展,于是,宝安的石也就堂而皇之地进入我的眼底。也由此,我与宝安的石“正式”结缘,一次次进入宝安的结缘奇石博物馆,一次次品读石馆内林林总总的奇石和那些奇石的故事。
奇石文化应该是宝安的一张文化名片了,而宝安的奇石,结缘奇石博物馆应该是个标志性的文化雅处。一方天地,颇有乾坤,百态千姿,涵盖了大地亿万年来的造化信息。走进宝安的结缘奇石博物馆,仿若踏入了一个石的王国,一个被时光遗忘却又被艺术重新唤醒的世界。那一方方石头,那些静卧于厅堂之上的“自然尤物”,或立或卧,或大或小,它们沉默着,但那无言的信息文字,却如江海浪涛,确如清风抚柳,直抵心灵,让心弦发出自然欢畅的和音。
我颇喜欢那方泰山石,它就像一幅浓缩的山河画卷,将万般气象融于方寸之中,石面上的纹理,像是被岁月的风镌刻而成,或如奔腾的江河,汹涌澎湃,浪涛滚滚,净境中似能听见江海那震耳欲聋的咆哮。也许它想塑定泰山的浩气,那巍峨的山峦,那峰岭相连,层峦叠嶂,让人仿佛能感受到东岳那山风的凛冽与雄伟的气魄,更会让观者的意识,随着伶仃洋上的春风北上,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与美好。读此泰山石,你会发现每一道纹理都是大自然的笔触在时光的画布上肆意挥洒的结果,那诗意的泼墨,描绘着天地间的雄浑与壮阔。它静静地伫立,却仿佛有着一股无形的力量,能把人的思绪带到那遥远的泰山之巅,让你融于泰山的晨风,遥观日出东方时那漫天的红霞,感受脚下云海翻涌波澜壮阔的浩瀚。于此,我似乎读懂了这方泰山石,我知道,它不仅仅是一方石头,它是大自然的杰作,它是对雄伟壮丽的诠释,更是宝安这片土地对远方山河的敬意与吸纳。
还有一方大化石,它像是大自然最包容的老人、自然的包容,将造化的奇绝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方大化石的身上,仿佛融合了世间万物的元素。它的颜色,是大地的深沉与江河灵动的交融,那一抹抹色彩,从深褐到浅黄,从暗绿到橙红,如同被打翻的调色盘,却又和谐得让人惊叹,让人心颤。造化在它身上展现出了奇绝的艺术,它的形状圆润而又富有变化,像是被一双无形的大手精心雕琢而成。在它的身上,有的部分平滑如镜,倒映着周围的世界,似乎在诉说着包容万象的胸怀;有的部分却又突兀而起,像是大地突然涌起的力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大化石将大自然的包容与奇绝展现得淋漓尽致,它像一位智者,默默地告诉人们,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平坦还是坎坷,无论是鲜明还是隐晦,都能被包容在这一方天地之间,都能成为独特而美丽的存在。
博物馆里的奇石,正如深圳这片热土上的众多奇迹,是时间的见证者。从四面八方走来,它们从遥远的岁月走来,它们有着特区人的刚毅和韧性。或许,它们曾历经地壳的运动被深埋地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或许它们曾被河流冲刷,在湍急的水流中不断翻滚、磨砺。这些石头,就像一群忠诚的守护者,注视着宝安的变迁,坚守着自己的本真。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