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真抓实干以高质量发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山实践新篇章。土地面积约占深圳1/10的南山区,是改革开放“蛇口模式”的诞生地,也是全国的科创大区与经济强区,至今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创新百强区榜首。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周期背景下,南山区统计局最新发布今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南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13.70亿元,同比增长4.3%……孜孜不倦、实干争先的南山区,朝着万亿城区的目标越来越近。
今年以来,南山区上下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方向路径。南山区直机关干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聚焦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等问题,着力实施“百校焕新”“党群新貌”“绿美新城”等“六新行动”,将品质民生作为切入点,大力提升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文体、生态、社区服务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接下来,南山区直机关干部将继续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书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南山新篇。为此,深圳特区报推出了“创在南山 奋勇争先”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南山区直机关干部干事创业、实干争先的风采。
实干故事|高质量党建引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南山区民政局聚焦群众关切,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如今在南山,老年人能享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让他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同时,通过党建引领,推动社会组织解决社区“烦心事”,锻造“四轮驱动”多维救助模式,构建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精准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云村幸福饭堂
菜品多样,便宜可口也是长者食堂的一大特点,例如同乐社区长者食堂早餐有包子、馒头、鸡蛋、发糕、花卷、玉米等早点,午餐提供十多种荤素齐全的菜品,沙河街道高发社区的幸福食堂,每2-3天,还会根据居民喜爱程度更换销售量较低的菜品。
目前,全区正在运营的长者饭堂及长者助餐点共64家,数量为全市第一。今年,就餐人数累计34万人次,其中送餐入户2万人次,平均每月就餐3.4万人次。
党建护航,推进养老服务向居家延伸。为满足社区居家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南山区民政局联合街道办事处,着力推进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让辖区老人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提升老人获得感和幸福感。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街道长者服务中心6个,社区长者服务站35家,小区长者服务点35个,养老服务驿站303个,“四级养老服务网络”示范街道2个,形成“一中心多站点”联动服务模式。预计今年将实现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全覆盖,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站点覆盖率达85%。
南山街道双百社工探访社区空巢老人
以小区长者服务点为核心的“六维”养老服务模式作为一项创新举措正在物业小区进行试点,该模式通过“建立协调机制”“盘活场地设施”“引入专业机构”“做实服务项目”“搭建智慧平台”“加强监督管理”六个维度,联动社区党委、物业服务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养老志愿者、专业养老机构等多方力量,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专业化养老服务。目前,蛇口街道已在3个小区成立由“社区党委+专业机构+物业+社康+志愿者”组成的居家养老小组,开展探访、“六助”服务、喘息服务等养老服务;桃源街道与深业集团、深铁物业合作,成立塘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委员会,梳理公益普惠性与市场化两项服务清单,利用信息化平台,盘活小区各类空间场地,为长者提供贴心优质服务。
南山区民政局面对健康、特困、高龄、失能等具有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了智能看护、探访关爱、喘息服务等多样化、针对性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比如,在特殊困难老年人照护方面,对辖区内特殊困难老年人建档立册,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全覆盖,对重点探访对象每月完成至少2次探访关爱。由社区工作人员、老年志愿者、专业服务机构等通过上门探访,与老人话家常,询问老人身体状况,宣传用水、用电、用气安全,普及反诈知识,让每一位老年人感受到关心关爱。
“现在有专业的护理人员上门,帮老伴洗澡、翻身、喂饭这些事都有人照顾,我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王阿姨今年75岁,老伴因为中风常年卧床,一直由王阿姨照顾,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今年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申请了家庭护老者喘息服务,王阿姨终于如释重负。
家庭护老者喘息服务项目自推出以来广受好评,该项目面向南山区户籍有临时替代照护需求的特殊老年人家庭免费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外出陪伴、精神慰藉等4大类36项服务内容,为长期照料老年人的家庭照护者疏解压力,减轻照顾负担。实施以来,已累计为高龄、孤寡、重度失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低保家庭老年人等提供21000余小时服务。该项目被评为第二十届深圳关爱行动“百佳市民满意项目”。
南头街道老人在接受家庭养老床位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环境安全、便利程度,南山区民政局大力推进“0570”适老化改造工作,目前,已累计完成1622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今年以来,智能居家适老化改造消费提升专项活动也在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南山区户籍老年人,以家庭为单位可申请最高12000元的补助,对60周岁以上纳入分散供养的特困老年人家庭可获得全额资助,最高补助达20000元。更多老年人家庭得以以优惠的价格购置到助听器、轮椅、护理床以及智能监测设备等一系列适老化产品,该项目已惠及3000余户长者家庭。
“喂,有东西要搬?我们下午过去”“别着急,能找到”“这些不明快递的二维码千万别扫,大家多留意”……周金平是南头古城“好运来”服务队队长,这支由本地搬运师傅组建的社区服务队伍,成为了南头城社区的“解忧杂货铺”,居民们大事、小事、难事、愁事,都愿意找到“好运来”来解决。
社会组织书记工作室为社区群众提供公益服务
“好运来”服务队是区民政局通过区社会组织党委调动社会组织解决社区“烦心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区社会组织党委坚决落实党对社会组织的全面领导,强化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引导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大局。打造全市首个社会组织书记工作室,打破组织壁垒,采用牵头人和召集人“1+4”组织模式,由5位党支部书记轮值担任牵头人,以“联建”实现融合发展。通过举办“名师讲坛”课堂、“书记有约”沙龙和“先锋领航”研学系列活动实现人才共育,两期工作室共培养70名懂党务、会专业、谋发展的党支部书记“头雁”,调动社会组织解决社区群众烦心事、揪心事。
脚上沾满泥点子,才能想出金点子。为此,书记工作室联动南头街道星海名城社区党委和南头城社区党委,组织开展民情收集活动,累计走访20余家社区商户和企业,开展8场需求对接座谈会,深入了解、研究社区需求。
书记工作室围绕社区治理、为企服务、便民生活等领域,创新开展“社区公益行”项目,将调研所需转化为实践所及。如组建货运师傅“好运来”服务队,通过“生活达人训练营”培训便民服务技能,组织志愿服务队参与常态化巡街、消防隐患排查、安全知识宣传等服务,以“专业”打造服务品牌。
南山区社会组织书记工作室创建以来,形成19个社会组织党建特色品牌项目,开展社区公益、社区治理等服务,累计服务超5万人次。此外,南山区社会组织党委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推动社会组织服务经济发展、助力基层治理、参与公益慈善。如2024年,引导南山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在助农、助教、助学等方面累计落实帮扶资金58万元;动员重点行业商协会及其会员单位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实投资金额超500万元。
一端连接党委政府,一端紧系万千居民,社会组织既是基层政府的得力助手,也是居民的贴心帮手,区民政局推动着社会组织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社会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保民生最重要的是保“底线”、保基本。社会救助是一项保民生、托底线、促公平的“暖心”事业,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区民政局紧盯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坚持在发展和改革中保障民生,建立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精准帮扶—动态管理—跟踪反馈”全闭环社会救助工作机制,积极探索“资金+物质+服务+保险”多维救助模式,实现救助方式多样化、组合化、专业化。加快构建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精准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推动社会救助从“保生存”向“防风险”“促发展”转变,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粤海街道社工站双百社工访视流浪人员
全面排查,让救助对象更精准。区民政局采用“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方式,实现对困难群众的主动发现、精准识别、科学评估,做到“不错不漏,应保尽保”。线上平台预警。依托深圳市综合救助等线上平台,加强与教育、卫健、妇联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实时监测低收入人口抗风险能力,及时推送预警信息。线下入户核查。组织动员双百社工、网格员、儿童督导员等开展摸排走访,从“被动坐等”变“主动发现”,做到困难群众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坚持精准认定。严格把握居住情况、收入状况和家庭财产等三个基本要素,定期对在册救助对象进行复核,加强救助对象动态管理。
专项定制,让救助内容更丰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需求、特定时间,实施专项物质救助,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区民政局定制专门套餐,充分考虑269户困难群众的家庭构成、人员特点和特殊需求等,贴心定制物资套餐,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差异化需求。针对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已有用餐保障的情形,特意选配老年人专用护理垫、老年人高钙营养牛奶等套餐,满足特困人员个性化、特殊化需求。
聚焦特殊儿童文娱需求,开展特殊儿童慰问活动。六一儿童节期间,为特殊儿童康复机构,发放学习文具、益智玩具和体育用品等物资。
坚持“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持续加大上门探访力度。携带米、面、粮、油等基本生活物资,定期对低保、低边等困难家庭进行入户走访。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生活,及时掌握他们的需求,有效解决他们的困难。
区民政局还持续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多点突破、精准发力,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探索“保险+救助”模式。为全区在册困难群众统一购买商业保险,涵盖自然灾害救助、意外事故救助和医疗救助等。以小资金撬动大保障,增强困难群众及其家庭抵御风险能力,为困难群众撑起“防护伞”。
实干感言 | 建设充满爱心和尊重的老年友好型社会
南山区民政局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科科长胥辉林表示,“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我们的责任和目标,我们聚焦老年人关切,积极引导街道社区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惠民服务,例如我们的长者助餐项目,自2018年推出全市第一份关于长者助餐的政策以来,我们连同街道一并发力推动长者助餐工作,认真倾听老人、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和企业等不同方面的意见,了解老年人的真切需求和助餐工作的难点堵点,通过出台政策、实践不同助餐模式、利用科技智能手段参与等方式完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减轻基层负担,进一步让老人获得良好的就餐体验,吃得安心、放心、开心。
南山人说 | 长者食堂让我们幸福感增强很多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每天中午11点,悠扬的歌声准时从粤海街道蔚蓝海岸社区长者助餐点传出,这是在长者助餐点用餐的董福林老人带领长者午餐歌咏队进行的饭前娱乐活动。“有了长者助餐点,我们不仅省了很多事情,还多出了很多时间,可以去参加各类学习和活动。” 董福林高兴地说,自从社区2019年提供长者助餐服务后,他和老伴就到楼下的助餐点用餐。工作人员每天11时30分准时把午餐送过来,每餐都有三菜一汤,口味也都是我们老年人喜欢的,而且经常变化着花样,让我们幸福感增强了很多。
(受访者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周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