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2024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两万名基建工程兵参加深圳建设45周年和集体转业41周年。45年前,两万基建工程兵奔赴鹏城,用一砖一瓦书写深圳故事,创造了一段如火如荼的历史。为致敬基建工程兵,弘扬拓荒牛精神,读特客户端受权发布《投身改革写忠诚》一文,原文刊载于纪实文学书籍《荣光与梦想:深圳基建工程兵口述史》(2023年12月 光明日报出版社)。
根据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和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需要,两万基建工程兵从全国各地火速集结深圳经济特区,投身改革写忠诚。
01
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临时指挥所特殊时期火速成立
1979年3月宝安县撤县设深圳市,同年11月升为地级市;1980年8月26日成立经济特区;1981年8月,深圳升为副省级城市。建市之初,深圳市的建筑公司只有300多人。突飞猛进的城市发展, 急需大批实力雄厚的建筑施工队伍。1979年年底至1980年年初,基建工程兵第1支队6个连和第36支队352团2个连共2000多人奉命调入深圳,并成立第1支队深圳指挥所,承担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任务,承建的深圳市第一栋高层建筑电子大厦和市委大楼成为名片工程。基建工程兵成为在深圳市深受欢迎和信任的施工队伍。但是这些兵力远远不能满足当时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1982年年初,党中央决定撤销基建工程兵建制,所属部队按系统对口集体转业。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政府与基建工程兵总部商议,为加快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建议集体转业两万指战员到深圳市。10月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文件〔1982〕30号批准基建工程兵和广 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调基建工程兵二万人到深圳市执行任务并改编为企业的请示》。同意先调基建工程兵第31支队(率第302、303、304团),第2支队第16、19团,石化指挥部直属第802团,共1个支队机关、6个团,约12000人,到深圳市执行施工任务,以后根据基建工程兵撤改进展情况陆续调齐到两万人左右。这些部队,从 1982年四季度起至1983年二季度分期分批调入,在1983年年底前就地集体转业,改编为深圳市建筑施工企业。同意在原基建工程兵第1支队深圳指挥所的基础上,组成“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临时指挥所”,执行师级单位权限,对原驻深圳第1支队的部队及第16、19团实行统一指挥。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基建工程兵部队即将撤销编制的情况下,批准组建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临时指挥所(00049部队),这一重大举措足以说明国务院、中央军委对调入特区的冶金部队改编为深圳市建筑施工企业的集体转业工作高度重视;同时也说明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临时指挥所的使命重大。
遵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火速选拔精兵强将成立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临时指挥所。原第1支队深圳指挥所(00019部队)的部分首长,司、政、后三大部门和科室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留在新成立的“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临时指挥所”任职。同时,从第2支队选调部分支队首长到指挥所任职,又从第2、第3支队选调部分科室指战员到指挥所工作。
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临时指挥所下辖3个团、1所医院。
3个团是:00019部队深圳指挥所(深圳 1 团);第2支队的第16、第19团。从第3支队抽调 1500名指战员组建成3个营,分别编入上述3个团。
新组建的00019部队深圳指挥所(深圳1团),辖1979年年底至1980年年初第1支队率先调入深圳的2000多名指战员(含第36支队352 团的两个连队)和当年从第1支队在鞍钢、第3支队在本钢的部队抽调的1000多名指战员。
00019部队深圳指挥所(深圳1团)按正团级建制配备领导干部。当时该团没有设立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三大部门, 只设工程股、技术股、合同预算股、军务股、质量安全股、管理股;组织股、宣传股、干部股、保卫股、群工股;装备股、物资股、财务股。
为了保障入深部队指战员的医疗健康服务,从第 1、第 2、第 3支队医疗系统抽调部分医务人员,组建了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临时 指挥所医院(正团级),即00049部队医院。医院院长马文英,政委安步瀛,副院长武常青,副政委陈恒善、曾建成。
02
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临时指挥所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深圳临时指挥所虽然仅存11个月,但它承担着部队移防安家、搞好工程建设、部队顺利改编等艰巨任务。深圳临时指挥所主任孙志杰率领指挥所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和上级指示,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各项工作,战胜面临的各种困难,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深圳临时指挥所所做出的贡献对深圳市建设发展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组织大量人员物资调防转移
在短时间内,部队8000余名指战员、大批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用具,分别从河北省唐山市、辽宁省鞍钢和本钢、安徽省马钢、上海市宝钢建设工地转移到深圳经济特区。满载指战员和设备物资的几十趟军列安全抵达深圳。短时间内把分散各地的部队调到深圳集中,没有出现任何事故,非常难得。
迅速安营扎寨
部队到达深圳后,安排在当时深圳老镇之外几千米至十几千米的白沙岭、笔架山、泥岗、竹子林等荒山野岭安营扎寨。部队到达驻地立即修土路,搭竹棚,打水井,拉电线,及时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问题。
雷厉风行投入工程施工
指挥原第1支队深圳指挥所承担的大量工程抓紧施工进度。组织新调入的第16、第19团承担上步工业区和滨河居住区,深南大道上的统建楼和红岭大厦等工程建设施工。在笔架山下,搭起一排排活动板房开设医院,为部队提供医疗服务。解放军雷厉风行的作风,受到深圳市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保证部队平稳改编
对部队改编为深圳市的施工企业,指战员中存在种种顾虑。指挥所党委和部队各级党组织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学习中央关于基建工程兵撤销集体转业的决定和中央关于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的决定, 认识其光明前景及深远意义;教育部队发扬基建工程兵部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统一和提高了全体指战员的思想认识,表示听党指挥,顾全大局,安心为特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孙志杰经常带领指挥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 做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保证部队的思想稳定,自始至终保持了旺盛的施工生产能力。从而保证了部队顺利改编为深圳市建筑施工企业,圆满完成了国务院、中央军委赋予的特殊使命。
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副主任兼冶指深圳临时指挥所主任孙志杰(左二)、副主任连复宣(左三)在基层部队考察时与王荣生(左一,16团前任团长)、王国志(右一,时任16团团长)合影。
03
36支队两个营补充到31支队集体转业深圳的逸闻
1982年年底至1983年年初,基建工程兵第31支队机关从湖北省襄樊市、302团从湖北省荆门市、303团从陕西省汉中市、304团从贵州省安顺市出发,到深圳参加特区建设是众所周知的事,明确记载在兵史之中。但36支队有两个营1677名指战员,于1982年年底至1983年年初补充到31支队集体转业深圳,这一段历史缺乏记载,鲜为人知。当时36支队这两个营的人数比原31支队302团集体转业深圳的人数还多157人(原302团集体转业深圳1520人),准确记录这一段历史,全面记载集体转业深圳的两万基建工程兵的人员组成很有必要,对致敬这批老兵,传承“拓荒牛精神”很有意义。
偶然发现36支队两个营调入深圳的故事
在一次战友聚会上,我遇到了原304团(深圳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的毛朝周战友,闲谈中了解到他是从36支队353团调到深圳的。他说:“当时353团一个营调到深圳编入304团;351团有一个营调到深圳编入303团。”这件事让我很震惊,这么多人融入深圳两万拓荒牛中,怎么没有看到记载呢?于是,我通过原304团战友张泽贵邀约到了原353团18连连长段国旺、19连副指导员毛朝周、机械连副连长舒永明、营部工程师邢泽顺;通过原303团战友杨世全邀约到了原351团3营营长景三民、军务股参谋李玉臣、排长李清臣召开座谈会。现将座谈结果呈现给大家,向那段历史致敬!
右起 353 团舒永明、段国旺、邢泽顺、张泽贵(304 团)、毛朝周。
军令下达军营
1982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撤销基建工程兵的决定,部队集体转业是一项重大的体制改革,任务异常艰巨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很强。351团的指战员们知晓即将集体转业在西安市,改编为陕西航天建筑工程公司;353团的指战员们知晓即将集体转业在郑州市,改编为河南航天建筑工程公司。两个公司都归航天部管理,属于中央企业。两个团的指战员都非常高兴,很多人激动地说:“我们能留在省会城市,太幸运了!”陕西籍和河南籍的战友说:“做梦都没有想到,在部队这些年转战东西南北,吃尽千辛万苦,最后集体转业在家门口,太好了,真是太幸福了!”
正当大家沉浸在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中时,忽然上级传来了要从351团和353团各抽调一个营去深圳集体转业的指令,这消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议论纷纷,大家都在说:全团都转业在省城多好啊!干吗要抽掉一个营去深圳呢?抽调哪个营哪个连去深圳呢?
北方籍的指战员担心到广东语言不通,常年高温天气,生活不习惯;听说部队到深圳的驻地是离原宝安县城深圳镇十几千米的竹子林,这是一个既无村落又无道路,更无自来水和电灯电话,面向大海背靠大山的荒郊野岭。部队到后才修土路、拉电线、搭席棚子居住, 生活用水依靠汽车运送,随军家属暂时无工作,小孩要乘解放牌大货车行走十几公里到市政府附近的荔园小学上学。大家在思考,哪年才能有永久性的房子居住?随军家属去哪里上班?啥时候孩子才能在家附近上学?什么时间才能不用汽车送水,用上自来水?何年何月才能把荒郊野岭建设成市区?这些实际问题困扰着指战员的情绪。从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优越的省城,到一个上不着村下不 着店的边防线上的荒郊野岭,生活条件的落差实在太大了,所以从内心讲,一百个不愿意抽到自己所在的营连到深圳去。
两个团的党委面对部队的思想状况,及时按照上级党委的指示组织学习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调动两万基建工程兵到深圳支援特区建设并集体转业深圳经济特区的文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各种形式教育指战员,让大家认识到人民军队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指战员必须服从命令听指挥,哪里艰苦哪里去。去深圳虽然很艰苦,但那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我们是人民子弟兵,必须践行“愿做革命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的誓言,每个人都必须做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准备, 随时出发去深圳,支持改革开放,投身改革显忠诚,勇当深圳拓荒牛。
奔赴深圳经济特区甘当拓荒牛
36支队351团和353团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学习,并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指战员消除了到深圳的种种顾虑,纷纷表示服从命令听指挥,党指向哪里就去哪里。两个团很快确定了调往深圳的营连和有关指战员。
1982年年底至1983年年初,36支队351团第3营整建制和第2营一个连,即五个土建连、一个综合连(汽车、土石方机械、水电安装)和营部抹灰排,补充给31支队303团。教导员陈德银、副营长景三民、副营长马占奎、副教导员刘国林;11连连长贾在珠、指导员张广云;12连连长王春霖;13连连长何绍军;14连连长刘明、副连长景长喜、副指导员邵光耀;15连连长李代华、副连长张成君;综合连连长刘振民、副连长许世敏。351团1039名指战员和汽车、机械设备,施工工具及材料装满七趟军列从陕西省西安市开赴深圳。到深圳后综合连整编到相应的连队,五个土建连队和抹灰排整编为四个土建连队,303团成立了第5营。集体转业后改编为深圳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第五队、第六队。
右起 351团李清臣、景三民、李玉臣。
36支队353团抽调一个营部、三个土建连、一个机械连,共计638人补充到31支队304团,成立新五营。当时, 353团一个营部和三个土建连从河南省郑州市出发、机械连从四川省万源县出发到深圳。集体转业后改编为深圳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507队,353团参谋长李观兴任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副总经理。从这两个团中抽调两个营,共计1677人,融入深圳两万基建工程兵的队伍中,开启了新的征程。特别是507队首战告捷的项目笋岗立交桥,是公路与铁路相交的立交桥,是深圳市的首座立交桥,是20世纪80年代深圳的重点工程,建成通车是重大新闻,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他们还在深圳移山填海、架桥修路,建设厂房、办公楼、民宅、医院和学校,做出突出贡献,他们是深圳拓荒牛的重要组成部分。
04
基建工程兵部队改编为深圳市企、事业单位
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1982〕30号文件决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基建工程兵二万人集体转业改编为我市施工企业的通知》(〔1983〕168号),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临时指挥所及所属 3个团、一个医院和31支队所属的4个团改编为深圳市施工企业和事业单位。
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临时指挥所和31支队机关于1983年9月集体转业合并到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公司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公司是一个政企合一的正厅级单位,管辖若干政府部门和副厅级企事业单位。当时正职空缺,有副总经理王世伦、丁学保、胡梅英(兼市规划局局长)。
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临时指挥所(00049部队)和第31支队(00319部队)集体转业的副师职领导王树林、张书亭、刘更申、王炬、时振山任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公司副总经理;顾张根任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公司总工程师;熊熙超任深圳市建筑科学中心总工程师,退休前任中心主任、党委书记。
深圳临时指挥所司政后三大部门和31支队司政后三大部门的正团级干部集体转业后分别安排如下:
司令部副参谋长马成礼任深圳市物业发展公司经理,负责当时全国第一高楼——深圳市国际贸易中心大厦的建设工作。在任职期间,把一 个副处级公司发展壮大成为深圳市早期的十大集团公司之一,并成为知名的上市公司。由于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管理和国贸大厦建成后的运 营中做出突出成绩,1991年10月被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称号。
副参谋长刘光华任园林公司经理;
副参谋长马广泉任马钢(集团)建设公司副总经理;
副总工程师王尧生任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公司副总工程师;
副参谋长谷金岭任深圳特区建设公司公用事业部经理;
后勤部政委刘德胜任深圳特区建设公司设备材料部经理。
指挥所机关共有209人和31支队机关212人,小部分留在特区建 设公司机关,大部分分配到了深圳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1984年上半年,深圳市机构改革,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公司的政府职能分离出来,成立市政府基建办公室。该公司原来管理的副厅级单位划归市政府基建办公室管理。成立深圳市建筑安装总公司(后来更名为建设集团公司),管理原经济特区建设公司所属的建筑施工企业。
各团改编为施工企业
00019部队深圳指挥所(深圳1团)3055 人集体转业,改编为深圳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现深圳市特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袁飞芳任经理;周绍泽任党委书记;周心南、王光华、肖德阳任副经理;谭裕仁、刘斌臣任党委副书记。
上图为00019部队集体转业移交表封面。
第16团(00026部队)3275 人集体转业,改编为深圳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现深圳市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理王国志;党委书记张春波;副经理黄振启、李凤岐;副书记罗世钦。
第19团(00024部队)3020人集体转业改编为深圳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现深圳市鹏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经理赵凤霄;党委书记王 哲;副经理张宝、顾世忠、李芳有。原副团长曹克政转业到辽宁鞍山市;原副政委马家麒转业到上海市。
302团1520名指战员,改为深圳市市政工程公司[现在的深圳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霍云震任党委书记,田守臣任经理;
303团3650名指战员,改编为深圳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现在的越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陈录任经理、党委书记;304团3010名指战员,改编为深圳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现在的深圳市金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金忠任经理,姚瑞兴任党委书记;802团1650名指战员,改编为深圳市机电设备安装公司[现在的深圳市建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梁军任党委书记,张立凡任经理。
同年12月25日,912团350名指战员改编为深圳市工程地质勘察公司 (现在的深圳市工程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两万基建工程兵调入深圳集体改编为深圳市国有企业的工作顺利结束。
部队医疗卫生系统改编为地方医院
00049部队医院和00319部队门诊部 192人集体转业改编为深圳市基建职工医院(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马文英;安步瀛任党委书记;副院长武常青、潘纯治(原 31支队后勤部卫生科科长);陈恒善任党委副书记。00049部队医院副政委曾建成转业到深圳市烟草专卖局任副局长。
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副主任(副军级)兼深圳临时指挥所主任孙志杰,这位当年的老八路,离休后到基建工程兵西安干休所;副主任连复宣(副师级),离休后到基建工程兵北京某干休所;副政委赵相臣(副师级),离休后到基建工程兵鞍山干休所;政治部副主任黄显贵在深圳离休。
1983年7月初,31支队支队长王进禄病倒在兵种召开的会议中,8月18日在北京去世。9月20日,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王进禄为因公牺牲。支队政委王忠民、副政委孙忠政、政治部主任孙心芬、司令部参谋长澹思敏,离休到湖北省襄樊市基建工程兵干休所。
05
两万基建工程兵部队集体转业深圳经济特区做出了重大贡献
部队改编的企业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主力军
基建工程兵冶金部队是1966年下半年由冶金工业部第四建设公司和第九建设公司工改兵的一支专业施工部队,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一支战斗力很强的王牌劲旅。多年来转战在甘肃省酒泉钢铁厂、四川省攀枝花钢铁厂、江油长城特钢厂、贵州省遵义“八七”工厂、辽宁省鞍山钢铁厂、辽宁本溪钢铁厂、上海宝山钢铁厂、河北省唐山钢铁厂等, 为国家重点钢铁基地建设和唐山抗震救灾及重建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次选调进入深圳参加特区建设的两万名官兵,从1979年年底至1983年上半年先后到达深圳,在深南大道一带建起了早期的城市名片工程:深圳第一栋高层建筑电子大厦、市委大楼、统建楼、红岭大厦、华强北工业厂房等。这些项目的完成是这支部队献给深圳这座崭新城市的见面礼。
1982年,广东省授予在承建深圳市第一栋高层建筑电子大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连队指导员邓庭全同志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图为邓庭全的奖章、证书。周顺斌 摄
31支队的几个团是经过战争锤炼过的部队,长期从事国防军事工程施工,为国家的国防军事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302到深圳后建设直升机机场展军威,获深圳市领导和有关部门高度赞扬。
集体转业改编为深圳市建筑施工企业后,为深圳市移山填海、架桥修路;建设学校、医院、机场、码头等公用设施;建设工业厂房、城市 综合体和住宅楼等,继续为深圳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多市民说:如果没有基建工程兵部队参加经济特区的建设,深圳市初期的发展就不会有那么神速。
为深圳市输送了大批各类人才
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之初,人才奇缺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这支部队为深圳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各类人才。很多机关参谋、干事、助理,基层的营连干部后来成了党政机关的厅局级领导干部;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创业创新的领军人物,甚至有的战士成为世界知名的民营企业家。华为的任正非不仅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也是世界知名的企业家。一些战友在深圳的土地使用制度、住房制度、施工建设制度、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成绩。
奠定了深圳“拓荒牛精神”的基础
当时深圳经济特区,除原老县城有街区外,其他地方均是建筑工地和荒郊野岭。当时在工程建设中,特别是在发生火灾、台风灾害时遇到的各种困难,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基建工程兵深圳部队指战员在服现役时和改为深圳施工企业员工后,坚持继承发扬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发扬军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基建工程兵部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很快适应特区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为导向机制的转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中站稳了脚跟, 实现了华丽的转身。这种敢打恶仗硬仗,不畏艰难,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深圳“拓荒牛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拓荒牛精神”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催生的时代精神,是深圳经济特区这块试验地里拓荒牛们实践淬炼出来的,是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延续和发扬。深圳两万基建工程兵干部战士和千千万万建设者,是“拓荒牛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深圳初创时期,他们战胜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在奋斗拼搏中淬炼成的拓荒、创业、创新、奉献精神,它打上了改革开放新时期鲜明深刻的时代烙印, 具有强大旺盛的生命力。这种精神今天仍然激励着深圳人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而努力奋斗!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编辑 秦涵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詹婉容 刘思敏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00:17
5级大风航拍邂逅深圳西部绝美日落盛景 4月22日,哪怕面临着5级大风的挑战,我依旧无畏前行,用航拍镜头捕捉了深圳西部那震撼人心的日落景象。画面中,广深沿江高速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联起城市与大海的脉络,在余晖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不远处,无垠的大海与天空相融,波光粼粼,尽显辽阔与深邃。而画面右侧,机场上飞机起起落落,仿佛穿梭于天地之间,为这幅美丽的画卷增添了灵动的气息。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大自然与城市的和谐之美,希望这份独特的视觉盛宴能带给你心灵的触动。 据悉,4月23一25日广东省将迎来汛期首场暴雨过程。25日深圳(含深汕)将出现局部暴雨伴强对流天气过程。#读特小记者#
00:30
一年级读特小记者小试身手!亲手制作香甜南瓜饼 今天,我这个读特小记者化身“小小厨师”,在厨房里完成了一次超有趣的挑战——亲手制作南瓜饼! 我先和妈妈一起挑选了圆圆的南瓜,把它洗干净、削皮、切块,再放进锅里蒸熟。看着南瓜在锅里慢慢变得软软的,我心里可期待啦!南瓜蒸熟后,我用勺子把它压成泥,加入香香的糯米粉、甜甜的白糖,揉成面团。面团软软的,摸起来可舒服了!接着,我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压扁,还在上面按出了漂亮的小花图案。最后,把做好的南瓜饼放进锅里煎至两面金黄,不一会儿,厨房就飘满了甜甜的香味! 咬一口自己做的南瓜饼,又软又糯,甜丝丝的,比买的还好吃!这次制作南瓜饼的经历太有意思啦,我不仅学会了新本领,还体会到了动手的快乐!以后我还要尝试做更多美味的食物,和大家分享我的“美食小成就”!#读特小记者#
00:56
图腾影视😁😁😁😁
《滩涂上的翡翠森林》 #读特小记者# 在深圳的怀抱中 有一片神奇的红树林 宛如绿色的梦境,静谧而安详 高大的树木,肩并肩 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穹 叶子在风中,轻轻吟唱 诉说着古老而新奇的故事 阳光洒落,金色的光线 穿过枝叶的间隙 在地上描绘出,奇妙的图案 那是光与影的交响 海边,海浪轻拍沙滩 如同温柔的摇篮曲 红树林矗立于此,坚定不移 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天地 在这片绿洲,自然的奇迹 白鹭翩跹,海鸥翱翔 在蔚蓝天空下自由地歌唱 我深爱着这片深圳的红树林 它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礼物 蕴藏着快乐,蕴藏着美好 在我心中,永远璀璨夺目
#读特小记者#今天我来到深圳大剧院欣赏了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这场舞剧太精彩啦,像一阵旋风,把我卷进了一个充满侠义与梦想的世界。 一开场,舞台上的场景就像电影里的老香港,街道、店铺都很逼真。灯光一亮,演员们登场,他们的动作又快又有力,一招一式,看得我眼睛都不敢眨。我最喜欢的是叶问和其他门派掌门比武的片段,叶问的咏春拳,一会儿像流水一样流畅,一会儿又像闪电一样迅猛。其他掌门的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和太极拳也各有特色,螳螂拳的动作像螳螂捕猎,又快又狠;八卦掌的脚步轻盈,转来转去;八极拳刚猛有力,每一下都像是能把空气打碎;太极拳则慢悠悠的,却感觉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他们的对决,就像一场激烈的战争,看得我热血沸腾,忍不住和观众们一起鼓掌叫好。 除了精彩的武术动作,这部舞剧还有很感人的地方。叶问的妻子生病了,叶问不得不离开她去打拼,他们离别的场景,让我心里酸酸的。还有猪肉荣为了保护叶问,勇敢地挡下了坏人的枪,叶问抱着他痛哭的画面,让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从这些情节里,我看到了叶问的无奈和悲伤,也看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舞剧里还有一条关于电影剧组的故事线,虽然一开始我有点不太明白,但是看到后面,我发现这条线和叶问的故事紧紧联系在一起。剧组的人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一直努力坚持,这种精神和叶问练武、开武馆的坚持是一样的。这让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梦想,还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看完《咏春》,我对中国武术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喜欢传统文化了。我不仅看到了精彩的舞蹈和武术,还学到了很多道理,比如要勇敢、善良,要珍惜身边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以后也要像叶问一样,做一个有正义感、有担当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