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如何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广州如何落地实施三明医改经验?
深圳在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方面又有哪些创新机制?
12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圳专场新闻发布会在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刘利群、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清、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孟昊、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左金平、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出席发布会,介绍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有关情况,并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强化“三医”协同发展
广东多措并举深化医疗改革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刘利群介绍,近年来,广东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以改革助推健康广东建设。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刘利群。
在强化政府投入保障方面,2022年以来,广东全省财政卫生健康支出每年2000亿元左右,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10%左右。同时,强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完成500多个药品和10余类耗材省级集采,平均降幅超过40%。2022年以来,全省调整价格项目3461项;修订或新增600项,持续优化价格结构。目前,全省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5%,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地区卫生总费用比重保持在26%以下。
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东实施“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着力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此外,深圳罗湖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佛山顺德健康共同体建设等经验也得到推广;茂名的高州、清远的英德等地打造县级医院“龙头”,让患者能在县域内基本解决看病就医问题。
面对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广东着力推动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目标,在统筹配置、服务同质、数字赋能等方面推动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刘利群表示,未来,广东将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在均衡布局、建强专科、人才激励三个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提升广东诊疗服务质量和能力。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
广州着力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广州是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所在城市。发布会上,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孟昊提到,为落实政府办医责任,近三年,广州全市财政卫生健康支出合计超1000亿元,重点支持高水平医院建设、诊疗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孟昊。
此外,2018年以来,广州开展两次大规模基本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累计调整5554项,医用耗材价格平均下降60%。薪酬制度改革和增加编制投入齐头并进,不断提升医务人员归属感。
为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广州从“看好病”和“就近看病”两方面入手,构建起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组建了18个城市医疗集团,覆盖所有11个区,让市、区两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19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群众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服务网络。
作为国内较早启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城市,广州在推进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广州全市300家医疗卫生机构接入互认平台,全市共有255个检查项目、1181个检验项目纳入互认,并与全省除广州外的其他20个地市实现联通。
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这份“深圳答卷”很亮眼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在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工作中也交出了亮眼的答卷。发布会上,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清提到,“十四五”以来,深圳累计投入卫生健康财政经费1805.7亿元,年均增长11.0%。
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清。
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深圳率先取消药品加成,节约采购金额140个亿;调整了近5000项医疗服务价格,2023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4.4%。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付费的病例占比达到99%以上。
此外,深圳建立“以事定费、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的公立医院投入保障机制,在全面落实政府六项基本投入责任的基础上,加大对公立医院基本运营、科研、教学、人才引育投入力度。2023年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比达到27.4%,全市公立医院均实现无负债运营。
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改革成不成功的重要标准。陈清提到,深圳从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三个方面入手,持续深化医疗改革。2023年,深圳全市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市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16.2%,群众就医负担大大减轻。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强化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下沉,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也在逐步增强。目前,深圳已建成“15分钟社康圈”,社康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39.3%,84.7%高血压、76.9%糖尿病患者在社康机构就诊。
深圳还着力补齐原特区外医疗资源短板,布局肿瘤、心血管、康复、精神、神经等专科资源。组建21家基层医疗集团,将所有社康机构交由区属综合医院举办和管理,实现社康机构网格化布局、规范化管理、便民化服务。“十四五”以来,整个深圳新增了社康机构195家,达到970家,实现了每个区至少有一家基层医疗集团、每个社区最少有一家社康机构。
为落实以社康中心为重点,进一步推动资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的要求,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将社康服务扩容提质作为“1号提案”。对符合条件到社康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财政方面按学历给一次性生活补助,全市每万人全科医生就达到5.2名。同时,社康机构价格标准比二、三级医院分别下调15%、20%,而医保报销比例比二、三级医院高10%、20%。目前,全市有1100余万参保人绑定在基层医疗集团来首诊,医保按照每家集团绑定的参保人数量来核定门诊统筹费用,实行“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如果签约家庭医生,还可以享受报销90%的医保用药优惠。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徐雅乔
读特热榜
1“风王”即将“登基”?秋台风来了个“双连击”,深圳周末下雨“魔咒”又被激活了!
2极克雷达|iPhone17“最强对手”?搭载“妙享背屏”,小米17全系列更多剧透→
3湖南一高校辅导员被曝诈骗上百人超700万元,多名受害者发声,警方回应→
4深圳“限外”政策调整!
5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深圳1集体3个人获表彰
6深圳市解除分区雷雨大风黄色、分区暴雨黄色、全市雷电预警信号 | 持续关注
7读特热评 | 女乘客卧铺打伞,隐私需求不能被无视
8行业迎爆发前夜!深圳无人车单月狂送90万单,各品牌实际上路人工干预率曝光
9国庆中秋“艺起来料”,坪山街坊才艺擂台赛报名火热开启
10李家超发表第四份施政报告,“心急如焚”之事与深港合作息息相关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