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人们常用的“大众点评”APP,定位深圳,再点开“商场类”热门排行榜,结果颇有些出人意料——排名第一的既非位于传统主流商圈的重奢商场,也不是处于时尚潮流商圈的新锐Mall,而是今年9月底正式开业,位于龙岗坂田片区的坂田万科广场。
事实上,坂田万科广场自开业以来就已经“霸榜”了相当长的时间。凭借“商业+立体公园”理念,这座商业综合体打造了一个融合自然元素与现代商业的全新空间,成为深圳商业又一创新典范。近日,记者采访了Arcadis凯谛思建筑与规划总监、坂田万科广场项目主创设计师黄振邦(James Wong),听其分享这座“深圳最美花园商场”的设计思考全过程。
在二十多年的建筑设计实践中,黄振邦专注商业空间的设计议题,主张商业即体验。他认为随着新一代人群在生活和消费方式上的变化,现有城市空间以及商业空间也应积极地回应这种变化与需求。在坂田万科广场项目中,他以商业空间与公园空间的主动融合为突破点,在错综复杂的城市环境中构建了一种新的秩序,让市民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Arcadis凯谛思建筑与规划总监、坂田万科广场项目主创设计师黄振邦
建立连接,启动更新
由于片区内长期缺乏比较有品质的购物中心,坂田人普遍存在着消费焦虑——他们大多只能选择去一街之隔的龙华,或者是距离再远一些的布吉、梅林等区域,中高端商业层面的空白,一直是坂田人的一块“心病”。如今,坂田万科广场以一座极具特色的“公园系商业”落地坂田中心区,为片区居民带来了崭新的消费体验和品质生活。
然而,坂田片区工业区密集,又穿插多个城中村,要在这里打造一座有特色、有创新的购物中心,会否“水土不服”?这成为一开始黄振邦与设计团队面临的问题。“要了解坂田万科广场,需要把它放到更大的城市环境中去理解。它所落位的龙岗区坂雪岗科技城浓缩了园区发展‘产城失衡’、连接缺位的典型矛盾。这里有以华为总部为代表的成熟产业空间,也有以城中村为代表的无序生活空间;有大面积丘陵自然生态,也有亟需提升品质的人居环境。Arcadis凯谛思2016年参与了坂雪岗科技城的总体规划,提出以一条人文生活轴创造区域更新机会,促进产业和生活连接,人与自然连接。”
坂田万科广场就落位于人文生活轴的门户位置,现状工业区密集,穿插多个城中村。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团队充分研究了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区位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提出以多元化的功能、多样化的体验、地标式开发为区域构建一个独特消费目的地,填补坂田中高端商业缺乏的空白,为高科技人才和当地居民提供一个共享的公园客厅。
公园里的商场,开放的社交空间
黄振邦介绍,项目地块密度较高,有35-40万平方米容积量,其中商业容量约12-13万平方米。为与其他购物中心形成差异,设计团队提出了多首层开放式的概念,提供约1.2万平方米的“架空空间”,即打造一个面向公众24小时开放的“花园”和“庭院”,把传统的平面开放空间变成一个垂直的、立体的开放式社交空间。
坂田万科广场
“对消费者而言,传统购物中心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弱。我们希望打造出一个特色空间,以其为主导来吸引人流进入商业区域。立体公园作为本项目的核心场景,所有构想都围绕这个空间来塑造。形成一个商业与社交空间高度融合的有机体。”他表示。
“如何在合适的位置选择最具价值的店铺?哪种业态能够有效激活架空空间的人流?这不能光从设计师的角度去看,还要从消费者的实际体验以及商业运营的角度去深入思考。”黄振邦说,如果把整个商场的公共空间看作一副立体的卷轴画,我们希望围绕公园中庭的每个楼层都有亮点场景,这些不同的场景吸引人们从地下一层到地上五层流连忘返,极大提升了人们的记忆点,增加了商铺的吸引力。
极具创意的“中心庭院”设计,已得到广大市民肯定的一票。高挑精妙,自然灵动的绿色创意空间,加上“黑脸琵鹭与朋友们的生活趣事”等一系列艺术装置和铺陈,坂田万科广场现在已经是人们前来打卡拍照的人气之地。
“这一设计灵感来源于深圳的生态特色。”黄振邦解释,“花园”创作概念出来后,下一步就是考虑如何把它和建筑形成互动。“深圳有丰富的湿地资源,也是著名的候鸟栖息地,我们就由此切入,提出了‘在地自然博物园’的概念,并建议业主邀请多家顾问公司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打造以候鸟为主题的一系列生态IP。”
坂田万科广场
商业效率 VS 场所营造的最佳平衡
网上购物的崛起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对线下零售、实体店铺的运营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压缩,黄振邦坦言,这对设计团队同样是一大挑战。“通过深入分析大多数消费者的网购习惯,识别出零售业态不可取代的特色,并因地制宜地进行场景营造是我们的设计原则。”
“在坂田万科广场项目中,我们与业主达成共识:通过打造一个特色立体公园来吸引流量。相应的挑战就是如何去平衡商业空间的效率性和公共空间的场所性?我们认为衡量一个商业综合体的成功,部分取决于得铺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公共空间的营造提升商铺的价值。”他说。
坂田万科广场项目中,部分楼层的公共区域与店铺紧密结合,边界得以弱化。这些可改动、转变的灵活空间为场景的营造和推陈出新预留了足够的弹性,使购物中心可根据运营需要随时“变身”。
助推深圳高质量发展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打造集居住、工作、购物、娱乐、出行等多种需求为一体的TOD模式,不仅能优化交通组织,实现社区与交通的紧密融合,又能推动商业繁荣,提升城市环境和生活品质,现已成为国内外大中型城市进行开发的一大趋势。
提及深圳在TOD建设上的发展潜力,黄振邦认为,近年来,深圳的飞速发展使其城市建设从初步阶段迈入更新、改变的调整阶段。与其他大中型城市相比,TOD概念在深圳更加容易实现。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着大量老城区存在,开发难度相对较大,但深圳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在物理空间上的限制相对比较少,而且这里汇集了大量的年轻人,使得整个城市在接受新事物和促进多元文化交融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他表示,未来的TOD模式有着更多可能性,不仅将与商业发展紧密结合,还将融入更多公共类、文化类内容,以此来服务具有这些需求的人流,进而拉动附近片区发展,深圳在这一点上具有显著优势。
记者了解到,Arcadis凯谛思建筑与规划团队自2004年起就立足深圳,打造了一批具有相当知名度的标志性商业项目,如位于罗湖区的华润万象城、位于南山区的海岸城购物中心升级改造、大冲万象天地、华润中心、九方购物中心等,再到如今的坂田万科广场等,积极助力深圳高质量蓬勃发展。
当前,Arcadis凯谛思正在加快推进深圳前海中集国际中心、深铁前海国际枢纽中心项目商业购物中心等多个项目。“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设计,与深圳一起成长,深刻感受这座城市的变化,不断践行对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承诺,助力深圳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黄振邦表示。
(图片由Arcadis凯谛思提供)
编辑 李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