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诚信酿成酒丨小学组省级二等奖

陈禹涵
2024-11-20 22:3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2024年深圳市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征文活动

《将诚信酿成酒》

作者:陈禹涵

学校(单位):深圳市坪山区六联小学

指导教师:梁琴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春临,梨花开,那回忆似阿婆酿的酒,醉人,令我沉浸。梨花酿的香氤氲在空气中,它长久伴着我,教会我,诚实二字。

家乡素来有酿花酒的习惯,阿婆远嫁阿公之时,才匆匆与姊妹学来了这手艺。那时,阿婆这手艺顶被人称赞。每年春,那地窖准时被打开,梨花酿了一年,与酒融了味,却又不失本的清香,尝上一口,唇齿留香,好不醉人哩,惹得邻里都讨来喝。

随着阿爹的到来,阿婆阿公也真正消失在市井的人群中。阿婆得为庄稼操心,得为孩子操心,得为每顿饭操心。那梨花酒一酿三五年,也只有逢年才有时间品品。

如今阿公走了,阿婆又散漫落拓了起来,那多年前酿的酒在地窖中度日,被忘却。

一日,新开酒铺的老板来找阿婆。原来,他不知从哪位搬弄唇舌的大妈那听说阿婆会酿梨花酒的事。那位老板说了半天,大意应是:如今花酒流行,阿婆酿的酒纯手工,又纯,况且老人家亲自酿的也算一种噱头。阿婆没听太懂,只是她又可以重拾这份手艺了。

这种合作持续了一两年。阿婆酿的酒在酒铺卖出后,夸赞如潮,全村都再次浸在了梨花香中,老板也一下子尝到了甜头,甚至还登上了小县城一期报纸中小小的一块版面上,那上面介绍了阿婆酿的梨花酒,这一切,似乎又让阿婆年轻起来。

又是一年春,阿婆又开始酿酒。可今年,又是下雨又是刮风,梨树苗被风吹得都快连根拔起,梨花开得少,又烂了许多。我伴阿婆挑着好的梨花,再挑出杂质,与绵白糖一起拌匀,装进干净的玻璃瓶中,再压实。我嬉戏地闹着,阿婆柔和地说:“幺妹,别闹了。”

三日后,阿婆准备将梨花倒入发酵的酒中,又加入了些果干,此时,梨花清香满溢。

此时,酒铺的老板走进了院子,开始与阿婆商量着什么。“幺妹,去别处耍哈。”阿婆将我赶到别处。我只能在屋子里偷偷听着。

“最多儿三坛哟,今年的梨花太少了喽。”阿婆悠然地说。“那婆婆您看看......”老板突然压低声音说着。“不可以!”阿婆大喊着推开老板,我听到后急忙跑了出来,阿婆将老板赶了出去:“我酿的梨花酒是绝不能兑水的!”

阿婆气愤了一会儿,转眼间,她又恢复了平静,对我说:“幺妹,帮阿婆把坛子搬回地窖。”我点了点头。坛盖盖上时,阿婆眼神中,有着复杂的情感,她对我说:“幺妹,人要诚信,在这个社会上,不管发生什么,都要诚信,这是原则,阿婆没什么文化,但阿婆一生都是清清正正,诚实的!”我被突如其来的教育吓到,那时我并不懂阿婆的用意,但想着,明年又能与阿婆酿酒了。

第二年春,我被父母带到了城里。那儿各样的花都有,我却始终忘不了梨花的淡香。我乖乖地听从阿婆的话,做一个诚信的孩子。

后来,我懂得了兑水于酒的意义,结合阿婆的话,也明白了当年的一二。只可惜,再见阿婆时,阿婆躺在四四方方的盒子里,阿爹将当年酿的酒拿了出来,梨花香飘满了院子,溢发浓烈,阿婆,似春水,似梨花,却已经不在,但她的话将如梨花香那般终生萦绕着我,酿进我的骨子,淌在我的血液里——做人要清清正正,讲诚信。

编辑 李斌  审读 徐恬  二审 桂桐  三审 李天军

(作者:陈禹涵)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