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11月12日圆满收官。11月11日,文化学者许子东作为特邀嘉宾做客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与影评人乔奕思一道,围绕传奇作家张爱玲的文学展开一场深度讲座。11月12日,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放映了许鞍华导演、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的电影《半生缘》,压轴2024年“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
据悉,2024年“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 由香港电影发展局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创产业发展处主办,百老汇电影中心联合主办,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承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百丽宫影城、百老汇影城协办,于2024年10月24日至11月12日在深圳、广州、佛山三地联动举办,为广东影迷带来香港电影盛宴。
展映精选片目包括新晋导演作品《年少日记》《灯火阑珊》《白日之下》《不日成婚2》与文学经典改编之作《倩女幽魂》《侠女》《滚滚红尘》《青蛇》《半生缘》,共9部影片,每一帧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动人的情感,华南地区的观众可通过影像对香港社会进行多方位、近距离观察。
讲座日,正值“双十一”购物节。许子东娓娓道来。
他笑言,张爱玲是一位“小市民作家”,说她的小说作品里,满满当当的“生活算计”。
他以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为例,说女主角白流苏听不懂范柳原的“精神恋爱”,但很快就“自洽”了。许子东援引小说中原文:“流苏自己忖量着,原来范柳原是讲究精神恋爱的。她倒也赞成,因为精神恋爱的结果永远是结婚,而肉体之爱往往就停顿在某一阶段,很少结婚的希望,精神恋爱只有一个毛病:在恋爱过程中,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的话。然而那倒也没有多大关系。后来总还是结婚、找房子、置家具、雇佣人──那些事上,女人可比男人在行得多。她这么一想,今天这点小误会,也就不放在心上。”在许子东看来,这一段是《倾城之恋》的点睛之笔,也是张爱玲的态度。“在对待男女关系方面,男性与女性完全不同。范柳原要的是处处占上风。而白流苏要的是生活。”许子东说。
而这份“生活算计”正是张爱玲小说的“可贵之处”。
在许子东看来,张爱玲写的都是人间烟火,几乎没有宏大叙事。“而今天我们倡导的不就是关注普通人、写普通人的故事吗?”他还表示,张爱玲曾大方承认自己就是“小市民”。“张爱玲有一段打动我的话是这样讲的——朝思暮想的一件衣服,走到柜台前,还在犹豫,我这种快乐和拘拘束束的快乐,有钱人是没有的,穷人也是没有的。而我有这种拘拘束束的快乐的时候,我就感到我的胸前贴了一块红布,上面写着‘小市民’。”许子东表示,自己曾经在洛杉矶看中一套音响,听了四、五次都没舍得买,直到有一天看到广告音响半价,这才下手。许子东称,在购买音响时,他感觉自己与张爱玲“隔空共振”了。
谈及张爱玲小说改电影,许子东认为,李安的《色戒》是最成功的。
许鞍华也曾执导过多部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但是许子东认为“不对味”。
他表示,有些角色的选取,自己持保留态度。在他看来,选角一定要“适合”,而不是谁的名气大、流量大就选谁。许子东表示,张爱玲的小说语言本来就很“电影化”,但是真正要搬上大银幕又绝非易事。活动现场观众踊跃互动。有90、00后观众表示,感觉张爱玲的小说很苦、很悲,读了很“心塞”,询问许子东“破解之道”。许子东表示,张爱玲其实是一个至真、至纯的人,他鼓励观众“读下去”,因为阅尽苍凉,从此就是“一步一光明”。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周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