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强 发展强 《深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创新案例汇编》正式发布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钟意珍
2024-10-28 18:5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锚定党建赋能企业发展主旋律

在10月28日举行的深圳非公党建活动周《深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创新案例汇编》发布会上,《非公党建赋能新质生产力——深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创新案例汇编》(下简称《汇编》)正式发布。《汇编》收录了包括华强集团党委、宝安集团党委、万泽集团党委等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创新开展党建工作的27个典型案例,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深圳市非公党委各直属党组织在提升“两个覆盖”质量、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效、党建引领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党建团结凝聚职工群众、党建引领先进企业文化建设、党建引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生动探索和实践。

锚定党建赋能企业发展主旋律

深圳被誉为“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城”,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约40%的固定资产投资、50%的GDP、60%的进出口、70%的税收、80%的技术创新,是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深圳作为国内市场主体规模最大、非公有制经济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如何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内容。”长期关注研究非公党建的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副院长陈家喜教授如是说。

事实上,从改革开放之初,深圳便开始了对非公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索。1995年,深圳市工商联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民营企业统管党委。2003年,深圳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率先成立民营经济工作委员会。2015年,成立中共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委员会。

近年来,深圳市非公党委坚持锚定党建赋能企业发展主旋律,按照“打牢基础、规范提升、一企一策、发挥效能”的工作方法,重视源头发力建强工作体制机制,有效推动落实 “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指导党组织与企业“双向互促、定责共建”,做到“企业决策有党的声音,企业管理有党的身影”;适应时代要求与特区定位,充分发挥重点大型民营企业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指导企业在“卡脖子”攻关项目中同步设立党组织,创新探索“总部企业党建”、以民营资本为主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模式,打造党建工作示范点,创新开展KPI党组织党建工作量化考核,打造高素质党员队伍,以高质量党建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在企业治理、生产经营、企业文化、群众服务、社会公益等方面突出“党建+ ”作用发挥,不断探索党建赋能企业健康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充分发挥党员和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做到“党有所呼,我有所应;企有所盼,我有所为”。

据悉,截至2024年7月,60家由市非公党委直管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委中,出资人或高管担任书记比例达96%,其中阳光保险、微众银行等龙头企业当家人担任党委书记,实现“一肩挑”。此外,党委班子成员进入董事会比例达71%,超过一半的企业党组织班子和经营班子成员完全交叉任职。

集中展示非公党建“三融合”实践成效

《汇编》集中展示了深圳非公党建在推动党组织架构与企业治理架构深度融合、民营企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等“三融合”上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将有助于各基层党组织的交流借鉴,推动深圳非公党建不断迈向深入,助力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

平安集团党建是典型的“总部型”模式,集团所属 2000 多个党组织、 2.8 万名党员按照不同业务条线和层级架构分布在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 区、293 个地市、1000 多个县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近年来,平安集团依托自身科技优势,投入超5000万元,打造了平安智慧党建平台,围绕“提质效、强服务、促发展”,探索数字科技赋能党建的新途径。平安集团党委书记胡剑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平安集团基本实现党组织智能考评,平安智慧党建平台实时监测考核数据量已破千万,党建工作方式真正实现了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作为国内通信行业的排头兵,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坚持科技创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党建赋能、创新驱动的方法路径,着力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新方法、新道路。中兴通讯纪委书记王栋说:“党委以党建聚力攻坚克难,以思想引领为核心把好企业发展‘方向盘’;以人才培养为重点,汇聚企业发展‘源动力’;以组织建设为抓手,提升企业创新‘战斗力’,引领企业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当好中国数字经济的‘筑路者’。”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市非公党委书记刘俊琳在发布会上表示,接下来,市非公党委将继续探索党建赋能企业健康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加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制度落实;推进党建更加融入企业治理、经营管理、文化建设,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把党建资源链接能力转化为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引擎,助力特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钟意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