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外送2.0来袭!深圳首家“艺术超市”开业,“日常艺术家”各显神通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育銮 通讯员 许栩
2024-10-22 11:11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

中国商事主体第一端

摘要

让艺术送出深圳,触达大湾区的不同城市

日前,深圳市坪山美术馆1楼“艺术超市”开业,据悉,这是2023年荣获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提名的“艺术外送”系列行动升级版——“艺术外送计划”的阶段性成果,把社区居民对坪山日常生活的观察及调研转化为公众可参与的艺术作品或行动,活动期间共吸引了近千名市民参与,不仅是坪山居民,还吸引了专程从广州、中山前来参与的灵感采购员。深中通道的开通,让艺术送出深圳,触达大湾区的不同城市,让更多大湾区居民了解坪山,共同感受坪山在地文化的独特气质。

坪山美术馆“艺术外送计划”是坪山区推动文体进“四区”的重磅品牌公共艺术项目,旨在打破艺术探索与体验的边界,让城区的全体居民随时随地感受艺术的乐趣,近距离触及艺术的魅力。“日常艺术超市”是坐落于坪山美术馆的一个概念型实体空间,用于“上架”陈列日常艺术家的作品;日常艺术家小组在创作中倡导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将日常物品改造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把在地经验转化为与坪山文化相呼应的艺术行动。这是“艺术外送计划”的进一步深化。

7月,艺术外送计划”从众多报名者中招募了一批对艺术充满热情、愿意为社区贡献力量的“日常艺术家”。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日常艺术家”们接受了四次培育课程,呈现了20场活动和工作坊,8个调研项目。后续他们将连接周边社区,继续深耕“日常艺术调研”,最终在坪山美术馆“艺术超市”展出。

10月19日下午,在“日常艺术”市集中,日常艺术家们首次公开亮相。“云巴记忆穿梭机”工作坊、“阿婆涌冲冲”桌游体验区等各组成员带着关于坪山的艺术灵感和共创计划来到市集,展示他们在艺术外送2.0项目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接下来,各小组的艺术共创行动将不断向坪山各社区、园区、厂区和校区蔓延,通过本次市集,更多的坪山市民看见和了解艺术外送计划,一起加入行动与接下来的共创中。

开张日当天的“艺术+”特别板块中,“日常艺术超市”携手深圳云巴开启城市记忆穿梭之旅,由坪山在地记忆小组带来了《“云巴记忆穿梭机”工作坊》活动,将深圳云巴与坪山的文化记忆紧密相连,为市民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时光之旅。此次活动的亮点之一,就是将深圳云巴与坪山的文化地标——坪山美术馆“日常艺术超市”相结合,市民可以乘坐云巴来到美术馆。在这里,他们不仅能够体验到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还能在“云巴穿梭之旅”中找到坪山文化记忆的灵感与创意。随着坪山美术馆“日常艺术超市”的开张,深圳云巴与日常艺术的结合将为市民带来一场科技与艺术的盛宴。

10月19日,坪山美术馆“艺术超市”正式开张,坪山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坪山美术馆馆长刘晓出席剪彩仪式,并为日常艺术家们颁发结业证书。

“日常艺术超市”开张当日,坪山美术馆策划了一系列丰富活动。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胡婧璇分享了《AI时代下的艺术创作》讲座,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潜力,为日常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鼓励他们在作品中融入科技元素,拓宽艺术表达的边界。现场观众反响热烈,对AI与艺术结合的讨论不绝于耳,呈现了坪山居民对创新艺术形式的开放态度和浓厚兴趣。“日常艺术超市”开张仪式后,艺术外送2.0项目声音板块导师、艺术家陆正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声音演出。每一段声音,都是坪山城区的脉动和心跳。陆正从、Ambient律动出发,现场的节奏、氛围和实验声响中透出关于坪山记忆的声音景观。

坪山美术馆“艺术外送2.0”项目自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在人与社区的层面,探讨“社区艺术”的可能,带来艺术生产方式的更新和对艺术理解的新形态;同时也打破以往“只有职业艺术家才能进行艺术创作”的固有印象,提倡“在坪山,人人都是日常艺术家”。在坪山,将示范一个艺术与社区可以相互融合的可能性,借助日常艺术家们不同主题的行动,引发坪山市民关于艺术文化、社区生活的思考,让公共项目扎根社区并开启长效、可持续的运作。让艺术成为联结每一个人、每一个社区之间的桥梁。

(受访单位供图)

(作者: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育銮 通讯员 许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