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布。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团队的“国产E级高性能人工智能算力平台”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对于获奖,高文表示,“这个奖项,是对国产超算平台的认可,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支持和肯定,也是对团队工作的肯定。”
2024年2月,高文院士接受读特新闻等在内的媒体采访。读特新闻记者 孙钰胜 摄
“国产E级高性能人工智能算力平台”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是“鹏城云脑II”,是全球性能领先的算力平台。
高文介绍,鹏城云脑Ⅱ是为解决AI芯片的“卡脖子”问题并建设的国产人工智能大科学装置,项目开展了基于国产NPU的E级智能计算架构与关键技术攻关,研发了全链条智算基础软件栈,解决了中端GPU生态的国产替代问题。
鹏城实验室网络智能研究部副主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田永鸿介绍,“E级算力代表这台机器的每秒运算次数能达到10的18次方。”鹏城云脑Ⅱ主要是针对高性能芯片设计和研制的国产算力平台,旨在提升整机的处理能力以弥补单一芯片性能不足,降低系统功耗,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算力的需求。
据悉,在鹏城云脑Ⅱ上部署了8大软件,涵盖智慧城市、生物医药、智能交通、金融等不同领域,能全面支撑国家战略需求和广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此外,为支持深圳企业发展,鹏城云脑II还拿出一部分算力,帮助企业训练自己的大模型,促进产业发展。
“比如无人驾驶行业,有些特殊的交通场景,普通人看一眼就能明白要停车或者转向,但机器就很难适应。自动驾驶还可能存在起步太快、刹车太急,或者停得离目的地太远等问题,系统要收集乘客的反馈,每天不断训练,才能越用越好用。算力在其中就是起到一个调试、促使进步的作用。”高文表示,像无人驾驶、低空物流这些领域,都可以用好的算力和好的模型来训练,达到快速发展,以算力帮助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
读特新闻记者从鹏城实验室了解到,在衡量全球高性能平台数据吞吐能力的IO500排行榜中,鹏城云脑II获得八连冠。在鹏城云脑II上正式发布的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鹏城·脑海”,实现了“算力—数据—算法”全链条自主可控,加速为千行百业插上“AI翅膀”,向全球开源开放。
在谈及下一步的工作时,高文表示,鹏城实验室主要在网络通信方面做工作。在这方面,深圳有华为、中兴通讯等相关企业。未来5年、10年、15年到底用什么技术,这些企业当然会有考虑和储备,但对于鹏城实验室来讲,更多的是会做更为超前的事情。“没人做的我们要做,大家不愿意做的,我们也要做。我们可以先试错,哪怕做了结果是错的,也可以告诉大家,这条路走不通,大家不要再重复浪费钱和精力,如果做通了,那基本就是可以沿着这条路继续往前进,我们按这种思路,后续可能会布局一些研究项目。”高文说。
高文还透露,下一代鹏城云脑的算力将达到16000P,约为云脑Ⅱ的16倍,可用于万亿级参数的多模态大模型训练,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建成。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高灵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