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科学家35岁焦虑,2024“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热议科学与人才话题

读特新闻记者 谢小蕾
2024-09-28 19:00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第四届“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开幕,知名科学家,新基石研究员、“科学探索奖”获奖人、青年科学家以及各界代表共议科学前沿和科技人才培养等热门话题。

“我们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提出了更大的需求。”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提出, “应当尤其重视从青年科学家中选拔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

这是第四届“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上,科学家们讨论的议题之一。9月28日,这一场由南方科技大学、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及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的跨学科交流盛会开幕。韩启德、窦贤康、潘建伟、施一公、姚期智、沈向洋、Brian Kobilka、谢晓亮等知名科学家,新基石研究员、“科学探索奖”获奖人、青年科学家以及各界代表约500人参会,共议科学前沿和科技人才培养等热门话题。

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发表了基于两年多调研而沉淀的报告《关于促进青年科学家成长的几点想法》,并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展开了有关“如何为青年科学家成长创造更好条件”的对话。

施一公以亲身经历提出,“青年科学家最大的纠结是科研经费的获取、科技评价体系以及自己学术方向的确立这三者之间的矛盾。”窦贤康谈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在尽最大努力,大幅度提高优秀青年基金的额度和数量。我们要在更大范围内给年轻人充分的机会。”潘建伟补充道,“青年人才成长也一定要给他比较好的环境,让他安心、专注地进行研究。”

两年来,韩启德带领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团队,深度调研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和评审,总结认为,以“科学探索奖”为代表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不断提升高水平同行评议的效率和公平,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为相应机制的优化提供借鉴。除了机制设置层面的经验以外,韩启德还指出评审文化对于奖项在识别和选拔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负责运营。奖项覆盖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十个领域,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截至2024年,“科学探索奖”已累计资助297位青年科学家。

在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环节,四位知名科学家或分享领域的前沿观点和思考,或分享个人经历与科研体悟,为在场的中青年科学家带来启发。

“人工智能牵动着整个世界的前途。”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以《人工智能的科学视角》为题进行了分享。姚期智是2000年图灵奖得主,也是迄今为止获此殊荣的唯一华裔计算机科学家。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科学未来发展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是从弱智能走向通用智能,二是为学科间的交叉赋能,如具身智能、AI仿生、AI+量子等新技术、新应用将大量涌现。

“大模型会重构千行百业。”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在《大模型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的主题演讲中提到,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将带来新的技术融合和产业跃迁,但其发展还要跨过算力、数据等门槛,其技术路径也要经历从各模态独立发展,到多模融合,再到联接真实物理世界的过程。

主旨分享的另外两位学者都是创新方面的先锋人物,他们以不同的科研之路讲述,鼓励青年学者信念坚定,积极进取。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Brian Kobilka在视频演讲《我的科研之路G蛋白偶联受体(GPCR)》中,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医师科学家的职业道路。中国科学院院士、昌平实验室主任谢晓亮以《现在,创新能力是你唯一的天花板》为题,言之恳切地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感悟。

9月28日下午,本届论坛召开全体会议,会议以“从原始创新到未来技术”为主题,9位获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科学家做了学术报告。从时间前沿的宇宙触角到对冰融化的全新认识,从统计物理对渗流的深入理解到男性生殖健康调控,从肺炎病因新认识和诊疗新进展到机构超材料,从立体微纳结构组装方法到具身智能再到安全环保的最新储能技术……他们的探索和突破或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或有力拓展人类认知边界,充分体现出新基石科学基金会鼓励原创的基础科研资助定位。

今年,通过“科学探索奖”和“新基石研究员”两个项目,获得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科学家已超过360人,他们代表着中国原始创新最活跃的力量。

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是由腾讯公司发起,10年内出资100亿元人民币、独立运营的公益性科学基金会。除设立基础科研资助项目外,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还运营组织系列学术交流平台,包括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新基石科学会议、50²科学研讨会(Xplorer Symposia)等,鼓励自由探索的学术文化,探索建立国际化、高水平、有特色的学术交流机制。

在链接前沿科学资源的同时,新基石科学基金会也关注传播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9月28日上午,基金会联合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发展)黄秀娟,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俞书宏等三位新基石研究员,来到福田中学,向高中生们讲述在天文、材料、医学领域,科学的远方发生着怎样的精彩突破。

腾讯公司党委书记、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未来,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要更好地连接科学与社会,把宝贵的社会资源,用于支持最有活力的科学家,同时让最优秀的大脑,能够专注解决最有挑战性的人类难题。”

*以上所有图片均来自主办方

编辑 周洁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铃佳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谢小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