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企业出海,南山企业威迈斯如何做到细分领域第一?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震霖
2024-09-19 21:34
收录于专题:见南山·经济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从深圳南山起步,到如今年营收超55亿元的国际化企业,威迈斯的故事,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全球的缩影。在深圳南山的总部办公室里,深圳威迈斯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仁春与记者侃侃而谈,细数公司从本土起步到逐步迈向全球市场的历程。

威迈斯自2005年成立以来,专注于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如今,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全球布局,逐渐成为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参与者。在万仁春眼中,这条“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背后充满了无数抉择与挑战。

几乎不参加展会,却是业内第一

万仁春回忆起公司在早期与客户互动的策略:“很多展会我们都不参加,因为我们的客户是整车厂,全球范围内不过十几家。这些大客户平时沟通已经很多,技术推广、产品演示都很有针对性,展会反而不是必要的途径。”

这背后反映的是威迈斯作为车载充电机、电机控制器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市场地位。威迈斯与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国内车企,以及Stellantis等国际巨头保持长期合作。这些合作不仅为威迈斯带来了稳定的订单,也巩固了其市场份额。2021至2023年间,威迈斯在中国乘用车车载充电机市场的份额分别为20.9%、20.4%和18.8%,连续多年保持前两名的市场地位。

威迈斯在第三方供货市场中表现更加抢眼,2020年以来连续四年以32.4%的出货量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万仁春对此解释道:“我们在第三方市场中一直是第一名,客户对于我们的技术和服务非常信任,这是我们与大车企多年来合作的成果。”

例如,威迈斯与Stellantis的合作已有四五年之久,双方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Stellantis是标致、雪铁龙、菲亚特等公司合并成立的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每年销售超过600万辆汽车。

此前,威迈斯获得Stellantis的全球优秀供应商奖,万仁春特意提到全球供应商中仅有40多家能获得提名,最终只有16家供应商获奖,而威迈斯正是其中之一。

“小政府、大服务”的南山区曾送来“救命钱”

威迈斯的国际化进程不仅依赖技术和市场拓展,深圳南山区的支持在关键时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万仁春回忆起公司在初创期获得的政府扶持时,特别提到了一笔“救命钱”。他说道:“2008年正式开始运营的时候,南山区政府给了我们项目补贴。几百万元的资助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就是‘救命的钱’,支撑我们度过了初创期的艰难阶段。”

这笔资金并非个例。南山区以开放包容的政策,帮助了许多像威迈斯这样的中小企业走上正轨。万仁春解释道:“南山区的做法是根据企业的项目创新性来拨款,政府官员完全不参与评审,只有一些专家和评委做判断。我们只要按规则申请、答辩,就可以获得资金支持。就这样,我们获得了几百万元的补贴,而这对当时的威迈斯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如今,威迈斯从这笔“救命钱”发展为年营收超55亿元的企业,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万仁春对此充满感慨:“我们从几百万元的政府资助起步,到现在每年上缴几千万元的税收,这种良性循环就是政府扶持的价值所在。”

除了资金支持,南山区政府还为威迈斯的国际化布局提供了资源对接和市场考察的机会。万仁春回忆道:“南山区组织了企业家前往欧洲考察,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市场经验。政府的这种“亲清”服务,使我们在进军国际市场时充满信心。”此外,南山区还为企业提供了法律培训和一站式服务平台,帮助威迈斯解决了出海过程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出海建厂,机遇与挑战交织

出海,是当前不少深圳企业应对国内外市场挑战、寻求更广阔发展空间的战略性选择。对于竞争加剧,产能过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尤是如此。

最终,威迈斯选择了泰国作为其首个海外制造基地,但这一决定背后有着深思熟虑和多次考察。“我们考察了很多国家,包括北非、东欧和东南亚。最终我们选择泰国,主要是基于政治稳定、劳动力充足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万仁春回忆道。然而,泰国建厂的过程并不像在中国那样顺利。

“泰国的建设速度真的让人着急,”万仁春笑道,“我们买了60多亩地,光是各种手续的办理就需要18个月,而在中国,我们在芜湖从打第一根桩到投产也就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面对这一局面,威迈斯也在考虑采取分阶段推进的策略,先租赁临时厂房,投产两条生产线以满足客户需求,再逐步完成新厂的建设。这种灵活应变的策略帮助威迈斯迅速适应了海外市场的节奏,尽管成本有所增加,但也保证了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营。

出海过程中,威迈斯认识到,融入当地市场是企业国际化成功的关键。万仁春分享了公司将在泰国推行本土化的策略:“我们将雇佣了泰国的本地员工,并将他们送到中国进行系统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这样不仅降低了外派成本,还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威迈斯还与泰国当地高校达成合作,将派遣一批学生到中国芜湖工厂培训学习。

业务出海实现本土化的另一个挑战是供应链。威迈斯希望通过全球供应链布局来确保业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东南亚,像螺丝钉这样简单的零部件在当地有时可能都很难采购,这暴露了供应链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因此,威迈斯不仅要依赖从中国进口零部件,还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供应链伙伴,确保生产的连续性。

万仁春说,全球制造业的趋势正在走向区域化。许多企业开始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建立本土化的供应链体系,减少依赖单一市场,并降低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威迈斯希望通过本土化供应链的建立,实现“备份式”的运营安全,这样企业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海外,都能应对特殊情况,保障生产和业务运营。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震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