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不灭的灯,照亮前行的道路,给予无尽的温暖与力量。对我而言,那盏灯,便是当了我初中三年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的父亲。他言传身教,是将生活编织成最美诗篇的恩师。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书房总是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书架上密密麻麻排列着古今中外的各类书籍。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父亲便会在那盏昏黄的台灯下,沉浸于书海之中。他常说:“书,是心灵的粮食,能滋养人的灵魂。”于是,在父亲的引导下,我也渐渐爱上了阅读,那些文字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内心的世界,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成长。
记得童年的某个夜晚,我无意中翻阅到父亲书架上的一本破旧诗集,那是一本古色古香的《唐诗三百首》。我随手翻开一页,正巧落在了李白的《静夜思》上。那些字句间的思乡之情与宁静之美,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年幼的心灵。我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声音未落,父亲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的目光中闪烁着惊喜与温柔。
那一晚,父亲并没有直接赞扬我对诗歌的兴趣,而是从数学家的角度出发,讲述了诗歌中的数学美。他说,“你看,‘床前明月光’与‘疑是地上霜’之间,就如同一条直线的两个点,而‘举头望明月’与‘低头思故乡’之间的情感转折,则像是一次函数的升降。诗歌的韵律与节奏,无不蕴含着数学的规律与和谐。”父亲的这番话,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文学与数学之间的奇妙联系,也激发了我对诗歌深层次美感的探索欲望。
父亲从不刻意教导我如何做人做事,但他的一言一行,却如同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让我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真谛。即便家中遭遇变故,经济压力骤增,但父亲从未有过一句怨言,他默默地承担起了一切,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那一刻,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失败。他从不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引导我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会我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希望的光芒。他说:“人生就像爬山,山顶的风景固然美丽,但沿途的风景同样值得珍惜。重要的是,你要学会享受过程,勇敢面对每一个挑战。”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长大成人,而父亲也已两鬓斑白。他的教诲却如同散文中那些优美的句子,虽不华丽却意味深长,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编辑 刁瑜文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樯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