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火出圈 | 千年石鼓书院,湖湘文化溯源

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意 文/图
2024-09-08 17:0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据蒸湘之会,江流环带,最为一郡佳处”。

这是朱熹盛为赞誉的石鼓书院,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三水环流处,一面连城池。

石鼓书院位于衡阳市城北石鼓山上,拥有三水合流的盛景,蒸水环其左,湘水绕其右,耒水横其前,滔滔北去洞庭,自古有“石鼓江山锦绣华”的美誉。

9月6日,“衡阳火出圈——粤港澳大湾区媒体总编辑衡阳行”一行来到石鼓书院,浸润湖湘之韵,感受浓郁书香。

△石鼓书院,曾被朱熹誉为“据蒸湘之会,江流环带,最为一郡佳处”。

据载,唐元和(806-820)初,李宽于石鼓山筑庐读书,始称“读书堂”,后改称书院。

现如今,石鼓书院虽已不再从事教学工作,但已成为衡阳市乃至湖南重要文化地标,涵养着衡阳以及湖湘地区的文脉与精神。

走进今年以来“修缮如旧、提质改造”完成的石鼓书院广场,记者看到,两万余平方米的广场焕然一新,广场入口处的标志性“石鼓书院”牌坊上面,“石鼓江山”四个大字遒劲有力。牌坊两侧,是左宗棠题写的对联: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牌坊后方,千年银杏树郁郁葱葱,见证着千年书院的发展和变迁。

走进石鼓书院,山门上“石鼓书院”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山门两侧,对联上书: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

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孔子塑像。孔子塑像身后,就是李宽、韩愈等“七贤”曾经讲学的学堂。

千年古书院,三绝石鼓山。

石鼓书院有三绝。

银杏树的后方,就是石鼓三绝之一的“有书翻不动”。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这是一本石雕的“书”,这也寓意着书院一千余年的厚重历史。翻开的那一页,刻着《衡州石鼓书院记》。

△石鼓三绝之一的“有书翻不动”。

进入院内,禹碑亭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矗立的禹王石碑,上面是至今无人识得的蝌蚪文。这是石鼓书院的另一绝“有字认不得”。

再往里走,书院还有一面高2.8米、直径1.6米的大石鼓。这是石鼓书院的第三绝——“有鼓敲不响”。

书院里,还设有纪念忠臣义士李芾的李忠节公祠、纪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武侯祠等。

漫步石鼓书院内,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湖湘文化传承的故事。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徐兴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意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