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火出圈 | 南岳衡山,“寿冠天下”

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意
2024-09-08 12:3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南岳衡山,与“寿”结缘。

它是中华五岳中,唯一位于长江以南的山岳;它的山上,与寿有关的题刻近千处。

南岳衡山,与“寿”结缘。

无人机镜头下的衡山,风光壮丽。

9月7日,“衡阳火出圈——粤港澳大湾区媒体总编辑衡阳行”活动来到南岳衡山,感受“天下寿岳”独特的“寿”文化魅力。

南岳大庙嘉应门左侧一面直径3.48米、堪称“天下第一大鼓”上书巨幅寿字;山上百步云梯石刻“南维拱寿”;广济寺到茶园桥边的石上有一大“寿”字;望月坛下巨石上刻“寿比南岳”,会仙桥附近石壁上刻“寿比兹岳”;用“寿”字命名的比比皆是,万寿宫、寿宁宫、寿涧桥、寿涧溪、百寿亭、延寿亭、延寿村、寿佛殿等寿文化遗迹无处不在……

从山脚下南岳大庙到海拔1300.02米的祝融峰顶,一路走来,处处皆增“寿”。

南岳大庙内一面直径3.48米的“天下第一大鼓”,上书巨幅寿字。

南岳山上与寿有关的石刻中,以金简峰下的“寿岳”两字石刻尤为特别。

据说此乃宋徽宗赵佶所留,但见“寿岳”两字,四尺见方,大气磅礴,可谓南岳衡山所以谓之中华寿山寿岳的一个佐证。

南岳衡山之所以被称为“寿岳”,也与人类原始的山岳自然崇拜有关。

南岳衡山祝融峰观银河一绝。

据汉之《星经》记载:南岳衡山对应星座 28 宿之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之寿命,故称“寿岳”。

从唐代到清末,历代帝王驾临或遣使到南岳衡山祭祀、祈福、求寿就达115次之多。历代祭祀南岳衡山之神的祭文中都称南岳为“主寿之山”。

如清乾隆三十七年祭衡山文:“仰灵祗于衡岳,朱鸟分躔;崇秩祀于荆阳,南山献寿……”嘉庆二十四年祭衡山文:“寿寓延洪,协南山之歌颂……”咸丰二年祭衡山文:“寰宇绥丰,永镇天南之寿岳……”

南岳经长期的历史积累形成了“寿岳”,“寿岳”又经长期的文化沉淀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寿文化”。

无人机镜头下的南岳大庙。

南岳大庙是集南岳寿文化之大成的建筑,显眼处满目“寿”字。

御碑亭的楹枋上更是写有100个形态各异的篆体“寿”字,故又名“百寿亭”。

万寿大鼎鼎身刻有中国各民族、不同体形的10000个“寿”字。这也是目前全世界最高、最大、最重的青铜器,获3项世界吉尼斯纪录。

除了“寿岳”之名,南岳衡山还有“南山”之谓。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南岳衡山。

在山上的六朝古刹福严寺,一幅“福严为南山第一古刹,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门”的唐代石刻楹联保存至今。

衡山之所以被称为“寿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南岳生态环境好,适合人们养生健身、益寿延年。

作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入选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南岳区古木参天,森林覆盖率高达76.68%,空气负离子含量高达26000个/立方厘米左右,俨然一个天然大氧吧。

一方水土一方人,南岳自古寿星多。

如南台寺的石头希迁91岁,祝圣寺的承远和尚92岁;黄庭观的魏华存女道长饮甘泉,食山果,80多岁时仍貌如少女;建南岳大庙的司马承祯88岁……

常来衡山,健康相伴。周末不忙,去趟衡阳。

编辑 刘彦 审读 匡彧 二审 李璐  三审 徐兴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