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伦敦持续热演,陈列在沙德勒之井剧院大堂售票处旁橱窗里的《咏春》文创也持续热卖。
当地时间9月4日晚,在观看完《咏春》在沙德勒之井剧院的第7场演出之后,依旧沉浸在感动之中的伦敦市民Jacob 和妻子Zoe来到售票处购买了售价为10英镑的《咏春》纪念册。
彼时,售票处人头涌涌,前来购物的观众络绎不绝,以至于沙德勒之井剧院不得不紧急加派人手。记者注意到有观众挑选《咏春》纪念T恤,还有观众购买《咏春》折扇。Jacob 和妻子Zoe选择《咏春》纪念册则是因为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关于舞剧《咏春》更多的故事。对于舞剧《咏春》夫妻俩毫不掩饰喜爱之情。
“编舞令人惊叹。音乐非常美妙。我几乎都要哭了。” Jacob说。
Zoe则坦诚地说:“我哭了两次。” 她分享说:“一次是在猪肉荣被枪击时,一次是叶师傅和他的妻子分离时,我的情绪被牵引着,陷入悲伤之中。尤其是叶师傅和他妻子的分离。今天是我和我丈夫的结婚纪念日。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如果我和我丈夫分离,我会怎么样。整部舞剧既美丽又动人。舞台呈现让我目不暇接,美丽的场景不停地变化。其实我并不太清楚关于咏春拳的故事、历史,看完这部剧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我想要再看一遍。尽管整个故事我其实还没有完全看懂,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去感受。因为我可以透过表演、肢体动作、音乐等等去理解。”
Jacob补充说,舞美设计让他感觉耳目一新。“舞台上的建筑不停地旋转,不仅带来了美妙的视觉呈现,而且让人感受到主创的巧思、创意。我也非常喜欢整部剧的灯光设计。” Jacob说,《咏春》没有对白也根本不需要对白就完成了优美的叙事。” Zoe还惊叹于《咏春》表演的精准性,“每位舞者的移动都恰如其分堪称完美。”
夫妻俩表示,《咏春》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他们“前所未见”的,他们希望看到更多好剧。Jacob和Zoe还特意向记者展示了自己购买的电子门票。“我们平时就很爱看舞台演出。我是从搜索引擎上得知《咏春》在伦敦的演出的,这一趟来得太值了!” Zoe说。
伦敦不仅是英国的首都,同时也是英国文化、教育的中心。伦敦西区是与纽约百老汇齐名的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是表演艺术的国际舞台,也是英国戏剧界的代名词。伦敦西区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舞台剧上演。时值伦敦西区“演出季”期间,由平均年龄仅26岁的深圳歌剧舞剧院青年舞者集体呈现的《咏春》在毗邻伦敦西区的沙德勒之井剧院与几十部来自世界各地的舞台剧“同台竞技”并脱颖而出,在国际演艺市场、国际传播上打开了“一扇门”,向世界展示东方之美与中华英雄之气。
Jacob和Zoe表示,舞剧《咏春》丝毫不逊色于伦敦西区的其他舞台演出。夫妻俩希望有更多类似《咏春》这样的中国高品质文艺作品来到伦敦演出。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