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开始学做点心,在传统酒楼做了30多年,2019年出来创业,开了这间港式点心店。”香港“必吃榜”新上榜商户——得闲饮茶的孙老板说,“上了必吃榜,内地客人明显多了,榜单让我们成了传播饮食文化的窗口。”孙老板店里关于地道美食传承与文化传播的故事,也正发生在全世界更多角落。
8月20日,大众点评2024“必吃榜”发布会暨颁奖盛典(港澳及海外地区)在香港举办,共13座港澳及海外城市的232家餐厅上榜。其中,香港、澳门、东京、新加坡、大阪为上榜餐厅数TOP5。今年榜单新增7城发榜,上榜餐厅数增长超六成;更多地道小店、本地老店出现在榜单上,10年以上商户占比达59%。
香港39家地道餐厅上榜
“在香港,无处不旅游,无处不美食。”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说道。作为“环球美食天堂”,在今年“必吃榜”中,香港有39家上榜餐厅。其中28家为新上榜,小吃店占比接近20%;覆盖更多商区,天后、北角、西贡等地首次有商户上榜;包含12个品类,新增亚洲菜、西班牙菜等菜系,榜单成为更全面展现香港美食文化的“城市美食名片”。
香港有39家餐厅登上“必吃榜”(图源:大众点评)
观塘敬业街上,新上榜餐厅华嫂冰室(皇廷广场店)就是一家“很香港”的地道小馆。“2010年开店时,一是想延续爸爸的手艺,二是想传承香港冰室文化。”在创始人华嫂看来,冰室的餐品相较茶餐厅更简单,仅仅包括一些冻奶茶、菠萝油、三明治等,但蕴藏着五六十年代香港的发展历程。“我们秉承父代的经营理念,坚持做冰室模式,把简单食物做到最好。”
冻奶茶中茶、奶配比要严格、“撞茶”功夫要到位、菠萝油需现烤…… 冰室是香港本地孵化出来的美食文化,直到现在,华嫂依然沿用60年代父辈的标准。
传统地道美食外,香港美食文化也不乏创新。另一新上榜餐厅—随变烧烤麻辣鸡煲(佐敦店),就将川渝麻辣火锅与港式鸡煲相融合。据黄老板介绍,店里坚持每天从惠州进货新鲜三黄鸡,选用港式传统砂锅作为容器。在口味上,既借鉴了川渝的麻辣口味,又基于香港传统味型做在地化调整,舍弃川渝汤底里的牛油,换用较为清淡的猪骨汤底,同时加入中药药材调味。登上“必吃榜”,小店不仅成为本地年轻人小聚的据点,更是外地游客体验港式麻辣味道的好去处。
各国餐厅孕育多元美食文化
此次榜单展现了地道传承、创新兼容与文化交融。
新加坡新上榜餐厅——陈生成山瑞补品,凭借七十余年的美食传承故事,向游客展现新加坡的城市面貌。“新加坡多元的文化构成,带来了多元的美食文化。”第三代传承人陈老板表示,店里的煲汤手艺源自祖父辈的家乡广东潮汕,每碗都需加入药材、山瑞骨、猪骨等食材,经过12小时慢炖而成,而汤里的“山瑞”则是来自印尼的新鲜甲鱼。
在陈老板眼里,新加坡就像一个“中央厨房”,美食家们汇集各地好食材、好手艺,在此孕育出兼容多元的美食文化。
澳门的新上榜商户荣记牛杂,也是一家四代传承的老店。据梁老板介绍,店里的牛杂均从国外进口,每天需经过清洗烹煮等多道工序,再经四至六小时熬制而成,秘制汤底则是由太公传承下来的独门秘方。此外,由于消费者日渐多元化的需求,后代们还逐渐研发出咖喱等辛辣酱汁,满足不同人群的味蕾需求。
“小榜单”遇上“大世界”
美食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一份“8亿用户吃出来”的“必吃榜”,是全球餐饮商户的“金字招牌”,助力商家发展。以香港为例,2023年榜单发布前后,上榜商户流量环比增幅接近30%。
“登上‘必吃榜’之后,各个分店都迎来了更多的内地客人,尖沙咀门店的内地食客占比高达八成。”香港华嫂冰室的华嫂就提到,更多内地客人把华嫂冰室作为必打卡餐厅,就是在推动香港冰室文化传播。
巴黎上榜餐厅蜀园的程女士则谈到,榜单发布后,不少留学生还会照着榜单带法国朋友来。“会吃川菜的法国人,面对一盘辣子鸡,连干辣椒也不会放过。”
“美食是一种无需翻译、跨越国界的语言,所有人都可以靠味蕾去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美团高级副总裁张川在发布会现场表示,美食也是文化的使者,人类的流动,带来文化的融合,传统美食也随之超越地理局限,得以在地化的融合和变革。“‘必吃榜’的责任,就是把中国美食推荐给全世界,把全世界的美食介绍给中国人。”张川说道。
编辑 薛锦瑜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高灵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