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梧桐山看见野猪出没,在塘朗山邂逅猕猴,再到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观察黑脸琵鹭……深圳努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画卷,现代都市展现出繁华又具野性的一面。近年来,深圳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举措有力,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现身深圳,也让一些不法分子打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主意。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少不了背后默默守护的“藏蓝身影”。
深圳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森林大队民警在林地巡查。
“现在大家可以安心出游,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做了很多工作。”说起深圳人的登山热潮,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四大队(森林大队)大队长文永光很自豪。原来,在大鹏半岛的一些隐秘山头,前几年曾有不法分子在这里非法捕捉野生动物,放了一些捕兽夹。“这不仅危害野生动物资源的安全,也危害市民群众的安全!”文永光说,即使打击难度大,公安机关也要想办法将这些不法分子绳之以法。在过去十年间为保护野生动植物,文永光几乎把深圳大大小小的山头的都走遍了。
据文永光介绍,非法捕捉野生动物案件的侦办难度在于,受害对象是不会开口说话的动物,而且荒郊野外也难以找到目击者,需要一次次跋涉上山勘察现场,对体力也有较高要求。总之,案件侦办面临许多困难。“山太大了,我们先圈定非法狩猎嫌疑人可能的活动范围,再根据嫌疑人活动情况研判他们可能出现的地点。”他说。
面对难题,深圳破题。
根据生态环境领域案件的特点与侦办难点,深圳率先在全省建立了由公安、检察、法院组成的“三小长”联席会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为“三小长+N”机制。“N”指的是生态环境、规划与自然资源等十个部门,通过联动执法凝聚协同治理合力。在侦办上述非法捕捉野生动物案件时,深圳公安充分发挥专业警种相关机制的作用,多次就寻找嫌疑人到规划与自然资源部门找到专家打开破题思路。在专家的启发下,民警借助捕捉野生动物影像的红外相机逐步锁定到一名嫌疑人,并以此为突破口,经过半年的深挖扩线,成功侦破了7起非法狩猎案。
在生态环境领域发挥传统警务作战优势的同时,深圳公安还不断开拓创新,实施生态警务,深入推动“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探索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据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三大队(环境大队)大队长崔震盛介绍,如今无人机已广泛运用到林地巡逻防控中,并侦办涉林地案件、涉野生动植物案件中发挥作用,无人机以空中之眼解决警力现场走访时遇到的点位视角盲区问题,并运用3D建模技术还原林地毁坏的真实状况,为案件侦办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森林生态筑起一道坚实的科技屏障。
深圳公安民警日常使用无人机开展林地巡查。
文永光、崔震盛与同事们工作的场景虽然常常在深山之中,远离繁华都市,但山海之间的鸟鸣和风吹树叶沙沙作响,这是一首首旋律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协奏曲为他们点赞。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