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日,晶报在报纸封底推出全新产品——《城市英雄》,坚持以每天一个整版的规模,来报道这座城市的创业者故事。如今,这些故事汇聚成一首首创业者之歌,在晶报生日这个特别的日子唱响,交织成一座城市发展中的无数细小脉络,提醒着人们,这里永远不缺少创新、创业、奋斗的特质。
谁是“城市英雄”?
这是每篇稿子采访开始前,记者都会跟创业者们阐述的一个定位。《晶报》在设立“城市英雄”栏目之初,就坚定了要有自己的“晶报表达”。我们眼中的英雄,不是宏大叙事中呼风唤雨的人物,也不是“以成败论英雄”语境下的所谓“成功人士”。我们要寻找的,是深圳人生活中一个个细小的剖面,一个个实干的创业者,以及他们在默默付出、努力打造的一份事业。
深圳是创新之城。深圳精神的根基是包容,鼓励创新的同时,宽容失败。无论多么千奇百怪的创业构想,只要敢想,在深圳就可以敢为。这是一座需要允许每个人尽情展开想象力的城市,每个创业者都在不断拓展想象与创新的边界。
深圳也是创业之城。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新设商事主体56.5万户,同比上升26.4%,目前存续商事主体超422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城市首位。这意味着,约每5个深圳人就有1位“老板”。他们是城市的活力所在,实践证明,很多优秀乃至卓越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就从这样的群体中产生的。
深圳更是奋斗者之城。“无奋斗、不深圳”的创业精神早已写进了如任正非、马化腾等创业者的传奇故事里,广为传颂,成为一代又一代创业者创业路上不变的密码。可以说,如果深圳这座城市有英雄的存在,那么,英雄就是千千万万的创业者,它们的故事未必耀眼夺目,但他们每个人都是发光体,将他们汇聚在一起,便是“城市英雄”的初心。
寻找英雄,像捉萤火虫
晶报记者们采写“城市英雄”的故事,就像在夏日的夜空中捕捉萤火虫。将一个个微小的发光体汇集起来,他们共同照亮了这座城市,同时也照见了彼此。故事中第一个出场的Noah,看起来是一个很典型的创业模板:留学归来的95后、深二代,快速捕捉到耳机壳制造领域尚未饱和的市场,在良好的设计理念和不俗的审美能力加持下,开创了自己的品牌,成为潮流耳机“皮肤”设计师。听起来足够丝滑的故事背后,不为人知的是,这位95后在留学期间曾罹患重病,体会了什么叫做“生死考验”的他,在病情向好后决心回国,并且坚定了“这辈子,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就是制造一些‘无用的美好’,也足够了。”
“城市英雄”中,很多被访者与记者曾是故交,大家因为“创业”这个话题,重新连接在一起。
他们中,有深圳校服行业的女性创业者,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不仅让深圳的孩子们穿上了更舒适的校服,在提升行业竞争程度的同时,打破了少数品牌形成的行业垄断现象,同时还极大促进了深圳校服在材质和品质上的提升。
他们中,有AI时代的弄潮儿。翻译公司的创始人认为,AI机翻始终无法替代人工翻译中的“信达雅”;教育公司的创始人认为,硅基生命没有取代碳基生命的每一天,人类独一无二的审美与智慧都将热烈绽放;也有顺势而为者,拥抱AI,投入重金开创AI智能咖啡厅,新世代的创业者身上总有一种无所畏惧的闯劲,同时毫不遮掩自己的野心。
……
展现英雄,也被英雄感动
历经5个月,即将迎来百期的“城市英雄”,近百张面孔背后是近百个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是近百种荆棘、近百份经历,让我们有百般滋味在心头。
他们是心理咨询师、户外背包设计师、建筑装饰设计师、珠宝品牌创始人、康养机构创始人、法餐主理人、香薰治疗师、动画工作室创始人、社区博物馆创始人、新能源创业者、寻梦剧场创始人……
我们的“城市英雄”就在深圳,深圳人感受得到他们的呼吸,也乐于感知他们的故事。有数据为证。《将深圳女性风采展示给世界》,全网阅读量119万;《把中国文化融入舞蹈人生》,全网阅读量100万;《深大教师和他的学生们捣鼓出了一部院线电影》,全网阅读量69万;《他把“AI+法律”玩明白了》,全网阅读量46万……“以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的晶报表达,奥义就在于此。
我们愿继续做这个城市里的捡拾者,遇见各自的“英雄”,为他们记录下这些故事。希望他们被更多人看见,也愿我们自己,不被这个时代所遗忘。
编辑 刘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