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坚如磐石

晶报记者 李跃
2024-07-11 07:28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有一种美丽,是高温下的坚守。有一份责任,是高温下的“烤验”。这样的坚守与责任,以及这背后那些不服“暑”的身影,值得我们献上全部的尊重与敬意。这些在城市的各自岗位上劳作的户外工作者,在高温下流淌的每一滴汗水,都是一个微型马达,让人们听见了城市向前奔跑的有力的脚步声。

在这里,我们用版面,不,用目光致敬那些高温下坚守岗位的劳动者。

气象人冒着酷暑登高更换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风速传感器。市气象台供图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至,盛夏始。这几天,高温在深圳盘桓不去。深圳市气象台自7月3日8时发布了全市(含深汕)陆地高温黄色预警信号,截至7月10日,高温黄色预警信号仍没有退场的迹象。

我们看到,在35℃高温酷热天气下,深圳气象人对天气雷达进行维护,天线罩内密不透风,如同蒸笼,这样的维护要持续1个小时;我们看到,炎炎烈日下,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工作人员对线路进行特巡;我们看到,坪山区生命与健康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的工人,冒着高温奋战在一线;我们还看到,快递小哥在烈日下穿梭奔波,交警冒着高温挺立在繁忙路口指挥交通……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坚守与付出,城市这架巨大而精密的机器才得以正常运转。

有一种美丽,是高温下的坚守。有一份责任,是高温下的“烤验”。这样的坚守与责任,以及这背后那些不服“暑”的身影,值得我们献上全部的尊重与敬意。这些在城市的各自岗位上劳作的户外工作者,在高温下流淌的每一滴汗水,都是一个微型马达,让人们听见了城市向前奔跑的有力的脚步声。

当然,在表达敬意与谢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进一步学会体谅,把更多的文明习惯作为致敬“高温坚守”的正确打开方式;要全力保障他们高温下的权益,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合理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这样的人性关怀不能留下“死角”。

这里顺便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晶报推出了特别报道《共同见证5℃以下的深圳》,一度在网络上“大热”。报道同样关注了网约车司机等户外工作者在低温天气下的坚守。我们之所以要对极端天气下的户外工作者的坚守持续表达关注与敬意,是因为,不管是低温,还是高温,从他们身上,我们都感受到了一种源自责任与奉献的熨帖的城市体温。

工作人员对海上石油平台自动气象站进行设备更换及维护。市气象台供图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工作人员对线路进行特巡。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供图

南山区西丽街道执法队队员冒着高温烈日整理路边单车。西丽街道执法队供图

环卫工人顶着猛烈的阳光清扫路面。晶报见习记者 刘苏仪图

坪山区生命与健康产业园项目的工人正冒着高温奋战在一线。能建集团供图

烈日下,外卖小哥如常送餐。美团供图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李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