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万尾鱼虾苗放归海洋!“生态亲海 童创未来”第十二届增殖放流公益活动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通讯员 秋婵 文/图
2024-07-28 17:5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唤起大家对海洋生态保护的意识。

7月28日上午,由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以下简称蓝色海洋)主办,深圳市渔业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协办的第十二届增殖放流公益活动在基地码头举行,吸引了近百名热心市民的积极参与。活动中,共向大海放流了2万尾黑鲷鱼苗、3万尾红笛鲷以及50万尾刀额新对虾虾苗。本次活动以“生态亲海 童创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这次科学有序的增殖放流行动,向公众普及增殖放流的相关知识,唤起大家对海洋生态保护的意识。

增殖放流 还海以渔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林黑着主任表示,增殖放流对增加生物资源数量,修复渔业种群结构;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增效,实现渔民增收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蓝色海洋会长周云翔表示,在过去11年里已经在深圳放流了总计1121.4万尾鱼虾苗,吸引了4000多名热心市民的参与。并通过“云放鱼”直播活动,鼓励公众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多种方式参与到增殖放流中来。

在本次放流活动中,特别选择了大鹏海域的本土物种——黑鲷鱼、红笛鲷和刀额新对虾。据海源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邓景文介绍,在约30天的温室培养过程中,对鱼虾苗进行了细致的检验检疫,确保它们健康无病害,无药物残留,满足放流条件。

生态亲海,童创未来

“生态亲海”,相关专家提出呼吁,他们希望“赶海”活动能够从向大海索取食物,转向观察和记录有趣的海洋生物,让“赶海”成为一种更好地认识海洋、感受海洋的方式,让人们的好奇心成为人类与海洋之间的桥梁。

启动仪式上,3名儿童海洋环保大使陈梓萌、朱彦芃、王浩轩带领着小小志愿者们一起宣读了生态亲海倡议:“查潮汐看海况,安全近海;捡垃圾清塑料,新潮探海;不乱挖不带走,文明观海;拍照片细观察,生态亲海”。小小海洋志愿者陈熙爰、刘依航等还为大家表演小品《增殖放流话你知》和《家园保卫战》。现场展出的增殖放流科普展也分别向公众科普增殖放流的意义以及随意放生的危害,同时向大家介绍了正确放流方式以及海浪与潮汐等相关专业知识。

尽管天空飘着雨,但志愿者们的热情丝毫不减,他们排成一列,手传手,井然有序地传递着鱼苗,将一盆盆鱼苗、一袋袋虾苗小心翼翼地放流入大海。

蓝色海洋会长周云翔表示,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营造一个全社会关爱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共同守护我们的海洋。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何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通讯员 秋婵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