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放鱼日到来之际,6月6日,由深圳市海洋发展局主办、深圳市渔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深圳市2024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暨全国水产科技周活动启动。
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海洋发展局,香港、澳门渔民渔业相关协会、深圳市水产行业协会和学会,涉渔社会公益组织和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市民代表等200余人参加活动,参加人数为历年之最。
活动在盐田水产码头放流鱼虾苗
增殖放流是通过人工方式投放适合该公共水域生存的水生生物,如鱼、虾、蟹、贝类的亲体和苗种,对补充渔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规范民间放鱼行为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本次活动在深圳盐田水产码头举行,共放流了90万尾真鲷鱼苗和花尾胡椒鲷鱼苗、500万尾长毛对虾苗。放流的鱼虾苗均经过深圳市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检疫合格。活动还放归救助康复的1只玳瑁和2只绿海龟。
据统计,从1987年开始至2023年,深圳市级部门累计组织投放了虾类41356.11万尾、海水鱼苗2945.63万尾、贝类花蛤196吨、扇贝2500万粒、鲍鱼47.4万粒、中国鲎120只、拟穴青蟹5000只。
活动在盐田水产码头放流鱼虾苗
目前,深圳正全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积极发展渔业新质生产力,保护海洋生态资源是其中重要一环。在持续采取增殖放流等举措的同时,深圳还建成了杨梅坑、鹅公湾、东冲-西冲三个人工鱼礁区,涉及海域面积764公顷。深圳市同时严格落实南海伏季休渔制度,在全国创新设立深圳湾禁渔区,使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有序利用。
深圳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呼吁,严禁未经审批私自放流,选择适合的物种和数量进行科学放流,避免不当放流带来的生态风险,共同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
活动在大鹏湾放归救助康复的1只玳瑁和2只绿海龟
记者从深圳市海洋发展局获悉,随着6·8世界海洋日的临近,围绕“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深度唤醒海洋 蔚蓝澎湃深圳”2024年海洋日主题系列活动也拉开大幕。
其中包括:6月7日(周五)举办深圳市2024年海洋日主场活动,现场将开展“扬帆起航”启动仪式,国内首个海上制氢、制氨工艺 AIP中国船级社认可证书颁发仪式,“海阔天空”主题音乐晚会, “征途是星辰与大海”主题互动知识展等;6月7日(周五)-10日(周一)期间举办市民广泛参与的群众性活动,开展滨海栈道骑行打卡、红树林自然教育、海洋日嘉年华、海洋执法公务船公众开放日等海洋主题系列活动。(详情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rAbrfnFtTqAxzpKAx0UKA)
深圳同时鼓励、引导和支持全市各涉海部门、高校、企业及社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区域特色,组织更多丰富多彩的海洋主题活动。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