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暑假如期而至。大家都开启了自己的假期模式,有人相约旅行,有人选择野餐,有人喜欢聚会,也有人喜欢宅在家,一包薯片一本书,一张沙发一杯茶。
另有更精彩的舞台等着你。在深圳,你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世界舞台的名场面,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世界经典原版音乐剧《妈妈咪呀!》……深圳的演出市场正在以一种让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成长。这不仅是对深圳文化艺术市场的促进,更是为整个湾区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剧院魅影》剧照
大首站!“魅影”与深圳的不解之缘
从七月开始,深圳的音乐剧市场仿佛迎来了“狂欢月”,记者的朋友圈每天都被《剧院魅影》刷屏,仿佛去看《剧院魅影》成了深圳市民今夏必打卡的项目。也难怪,从7月2日至8月4日,横跨5周多达40场的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在滨海艺术中心开演。这是该剧英文原版制作在伦敦以外首次亮相。
自今年2月《剧院魅影》宣布将重启国际巡演,并以中国作为首站以来,就受到了国内的音乐剧观众的热切关注。其中,作为首站的深圳站更是备受瞩目,尚未开演,第一周的8场演出票就销售一空,后续的部分场次也陆续宣告售罄。深圳观众对于高品质演出的热情可见一斑。
其实在2023年,深圳与音乐剧《剧院魅影》就结下了不解之缘。2023年,中文版《剧院魅影》由深圳开启巡演之旅,以24场精彩演出、2200万元的票房成绩,一举打破深圳音乐剧市场单个演出场次、演出票房双重纪录,铸就了深圳市文化演艺事业的高光时刻。而今年首次来深的英文原版《剧院魅影》更是意义非凡:《剧院魅影》2024国际巡演之旅将由中国走向世界,其中深圳作为中国站演出的首个城市,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首站”。多达40场的轮番演出,又一次刷新了深圳演出市场的最高纪录。可以预见,此次来深的原版《剧院魅影》必将以盛大的演出规模、超长的演出周期和超高的演出品质,成为深圳文化演出行业的又一里程碑。
随着国内音乐剧市场的日渐繁荣、中国观众艺术审美品位的进一步提升,观众对于具国际视野的品质佳作越发认可,市场需求空间也日益广阔。
能够支撑英文原版《剧院魅影》连演40场,深圳的自信来自于哪里?作为紫荆文化集团所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旗下“中演院线”内容板块的重点文化企业,四海一家具有成熟的演出运营及制作经验。此次紫荆文化集团选择深圳作为重磅项目《剧院魅影》的首发站,既是对深圳文化艺术市场发展的有力促进,也为湾区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原动力。
北京四海一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鸿娅对晶报记者表示,之所以以深圳站作为此次国际巡演中国首站,看重的是深圳文化市场的整体发展,包括演出场馆,从建设到包括服务,各方面都日渐完善。“我们全国的演艺企业有75万家,深圳有2.8万家,居全国第四,前三是北上广,这三个城市都演过原版‘魅影’,下一个就必须得是深圳。”据她了解,越来越多的大型剧目来深圳演出,票房都很好。尤其是去年中文版“魅影”取得的优异成绩让她对深圳整体的文化氛围、市场消费,以及大众审美的艺术水准都很有信心。“我们希望立足于深圳,能够辐射整个大湾区,我们还有很多香港的观众。首周的门票以及各个周末的场次都已经售光了。我们有信心把它打造成下一个纪录。”杨鸿娅兴奋地说。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关于《剧院魅影》的反馈,观众在评价中提到最多的词就是“震撼”。“真的太震撼了,从音乐到舞美,虽然之前看过视频片段,到现场还是完全被震撼到了。”从香港特意来到深圳的一位观众评价道。
深圳在校大学生梁同学则说,“除了震撼还是震撼,你永远可以相信《剧院魅影》!”
市民杨小姐7月11日晚上走进滨海演艺中心,让她震惊的是,即便《剧院魅影》已经连演第十天,依旧座无虚席,现场观众年轻人居多,有不少还盛装出席,仪式感满满。随着大幕拉起,豪华水晶吊灯作为拍卖物出现,瞬间从舞台中间拉起升至舞台前方的上空。作为音乐剧中当之无愧的“舞美教科书”,《剧院魅影》在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次换景,各种繁复的服装、道具更是数不胜数。大到6000颗珠子组成的豪华水晶吊灯,小到演员的各种珠宝配饰。用杨小姐的话说,“眼睛怀孕了”。除了视觉上的极致享受之外,华丽刺激的听觉享受也让杨小姐感到极致震撼。这是杨小姐第一次看《剧院魅影》,有意思的是,去年她先看了《剧院魅影》续作。当时,她便暗自和自己约定,有机会一定要看一下原版《剧院魅影》。没想到,今年便心想事成了。“除了剧本身很好看,我更多的是自豪,这么经典的国际剧目来到深圳连演40场,作为深圳人而言,真的太有面子了!”杨小姐激动地说。
▲《剧院魅影》剧照
▲《剧院魅影》见面会。
众多国外原版剧目排队来深
就在英文原版《剧院魅影》盛大开演的同时,世界经典原版音乐剧《妈妈咪呀!》也首次登陆深圳,7月12至21日在南山文体中心聚橙剧院连续演出13场。
原版音乐剧《妈妈咪呀!》自1999年在伦敦首演以来,盛况不断,打破了当年伦敦的票房纪录,曾一度让伦敦交通瘫痪,全英观众为之癫狂。2001年《妈妈咪呀!》登陆百老汇后,连续14年打破观演纪录。过去20多年里,《妈妈咪呀!》国际巡演已到访了4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3500多场演出,观看人数超过700万人次。2007年,音乐剧《妈妈咪呀!》首次来到中国,创造了票房神话。当时,深圳遗憾错过。今年,深圳观众终于可以在家门口欣赏到原版音乐剧《妈妈咪呀!》了。
开演前,《妈妈咪呀!》剧组成员来到深圳城市“原点”——被誉为“深港历史文化之根”“粤东首府、港澳源头”的南头古城,开启了一场探寻深圳历史文脉的city walk(城市漫步)。这场中西交流、文明互鉴、别具一格的city walk吸引了众多游人驻足围观。游览结束后,一位剧组成员表示,“令人惊叹!在来到深圳之前我们听说过深圳是一座科技之城、未来之城,这次游览后,我们更为深圳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活力而打动。”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深圳保利剧院也引进三大原版法语音乐剧《唐璜》、《摇滚莫扎特》《巴黎圣母院》,献礼中法建交60周年。
4月19日至21日,法语音乐剧《唐璜》在深圳保利剧院连续演出5场,用法兰西的浪漫与西班牙的热情,在鹏城掀起一股观演热潮,该剧由法国作曲家费利克斯·格雷于2003年创作。而另一部大获成功的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由导演吉勒·马修2004年将其搬上舞台,在全球获得巨大成功。
8月29日-9月1日,深圳保利剧院将迎来“扛鼎之作”——法语原版音乐剧《摇滚莫扎特》。这是一部描绘音乐家莫扎特传奇艺术人生的音乐剧,用五光十色的摇滚舞台表现了脱离神童光环后的莫扎特在闯荡音乐界时面临的机遇、诱惑、嫉妒和重重艰难。
在今年央视龙年春晚中,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选段《美人》惊艳亮相,中法艺术家们用中文和法语交替演唱,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12月,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也将登陆深圳保利剧院。这是一出改编自法国文学巨擘雨果的不朽名著,由吕克·普拉蒙东作词,理查德·科西昂特作曲,1998年1月率先于法国戛纳唱片大展中绽放异彩,同年9月16日正式在巴黎国会大厅推出首演,盛况空前,好评如潮。
据统计,去年保利引进法语原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俄罗斯原版音乐剧《奥涅金》、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等作品共33场次,其中《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从去年12月22日延续至今年1月17日。今年原版引进剧目也将有29场次。
深圳市保利剧院演出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苑秋表示,在项目的引进上剧院注重品牌、市场兼容的原则,内容上以音乐剧、戏剧为主,努力将深圳保利剧院塑造成深圳乃至大湾区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剧、戏剧演艺中心。今年引进的三大原版法语版音乐剧,加上《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都得到了深圳观众的欢迎和追捧,从售票角度来说,去票最快的是《摇滚莫扎特》。在这些原版剧目上演期间,剧院还会结合主创团队时间安排见面会和city walk,让观众更深入了解剧目戏内外的趣事,也让演出团能了解深圳的人文地理和城市特性。“深圳的城市活力强,年轻人居多,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突出。所以近年来不单是国外的精品演出喜欢落地深圳,国内的很多一线工作室、原创剧目的首演也陆续开始落地深圳。”王苑秋称,这一现状能有效助力深圳打造湾区演艺之都的构想,相信深圳演出市场将持续繁荣,满足深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月15日,记者查询大麦票务平台,除了上文提及的剧目,经典原版音乐剧《猫》、百老汇英文原版音乐剧《芝加哥》、俄罗斯芭蕾国家剧院《天鹅湖》等多部国际著名剧目均已开票。
▲《唐璜》剧照
▲《巴黎圣母院》剧照
深圳演出市场强劲发展
2023年起,中国演出市场强劲复苏。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联合灯塔专业版、保利票务发布的《回归与重塑——2023年剧场类演出市场消费观察》,从票房规模上看,剧场类演出报告显示,2023年专业剧场票房收入86.23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了14.21%;从区域分布上看,长三角、京津冀、川渝地区、珠三角一直是剧场类演出热门地区,项目数占总量的7成以上,其中浙江、四川、江苏、广东和上海演出场次最多,位列全国前五。
近日,北京道略文旅创始人、总裁毛修炳在深圳市文化市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分享了《中国演出市场现状与深圳发展趋势及建议》。他指出,2023年深圳营业性演出总场次超1万场,票房收入超19.6亿元,比2019年分别增长274.8%、476.5%;深圳戏剧、音乐会演出表现抢眼,话剧、音乐剧、儿童剧、音乐会等演出票房跻身全国前五;共举办59场演唱会,实现票房7.2亿元,场次、票房均跻身全国前五。
深圳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深圳市文化产业高质量规划(2021—2025)》提出通过增强两大核心动能、强化五大发展支撑、实施四大行动、打造十大增长极,形成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其中,湾区“演艺之都”是深圳文化产业将打造的十大增长极之一。
由于政府支持、文化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的推动,大量优秀演艺人才和企业来到深圳,促进了演艺市场的繁荣。据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推出的《2023年度热门产业盘点(演艺产业)》显示,目前我国现存演艺企业约75万家,其中广东省现存11.6万家,居全国第一;从城市来看,深圳以2.8万家居全国第四,仅次于广州(6.2万家)、北京(6万家)、上海(2.9万家)。
今年1月5日,备受瞩目的深圳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项目深圳歌剧院的开工仪式在南山蛇口东角头举行,计划于2026年底封顶,2028年底竣工。届时,深圳歌剧院将成为深圳艺术文化新地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文化交流新平台、世界级高标准艺术殿堂和文化旅游目的地。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