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三伏丨人文天地·南海潮

石建华
2024-07-17 10:22
收录于专题:南海潮 • 散文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今年三伏与以往不同,三伏长达40天。

三伏一般30天。初、中、末各10天。

2024年三伏天共40天。初伏从2024年7月15日开始至2024年7月24日,共10天;中伏从7月25日开始至8月13日,共20天;末伏从8月14日开始至8月23日结束,共10天。

据统计,40天的三伏近年连续出现,从2015年至2024年这10年间,三伏都是40天。

谚语说“夏至三庚数头伏”,是说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标志着初伏的开始。今年夏至是6月21日,所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则是夏至后从第四个庚日开始,持续时间不固定。如果夏至和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中伏持续10天;如果有5个庚日,则持续20天。今年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分别是庚申、庚午、庚辰、庚寅和庚子,所以今年的中伏从7月25日开始,持续20天,就是说今年伏天很特殊,多10天。

今年三伏天的特殊还在今年是“母伏”和“晚伏”。

“母伏”意为如果入伏当天的农历日期是奇数,伏天被称作“公伏”;如果是偶数,则为“母伏”。

“晚伏”意为若入伏之日位于夏至后第20日至第24日之间,则该年的伏天被定义为“早伏”。反之,若入伏之日位于夏至后第25日至第29日之间,则该年的伏天被称为“晚伏”。

民间也有把“三伏”说成节气。因每年三伏天的这段时间,正是二十四节气中小暑、大暑时节,人们如此认为也就不足怪了。

农谚曰:“干伏头,落伏尾,淋伏头,晒伏尾。”说的是入伏当天天气晴朗干燥,没有下雨,可能到末伏期间才会降雨。这意味着三伏天期间会非常炎热,且降水量较少。

农谚曰:“早入伏热死牛,晚入伏雨淋头。”意如入伏时间较早,那么整个三伏天的气温会异常高,连牛都热得难以忍受。这也预示着早伏期间降雨量会较少,可能导致农作物遭受干旱。相对而言,如果入伏时间较晚,那么三伏天期间的降水量会比较充沛。

农谚曰:“头伏无雨二伏休,三伏无雨望立秋”。如果初伏没雨,那么中伏期间雨水也少,天气依然干旱少雨。只有立秋之后,才可能降水。

三伏天养生,事半功倍!所谓“秋冬养阴,春夏养阳”,作为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阶段,这意味着夏季养生的最佳时间。

“扶阳补阳”是三伏天养生的重中之重。俗话说“头伏不补,伏天受苦”。

头伏补:一是饺子。北方习俗“头伏饺子二伏面”。饺子料理丰富,满足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二是饮三豆汤。“入伏三豆汤,四季都安康。”三豆即绿豆、赤小豆和黑豆为主;三是一杯姜茶。“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性温,有发散风寒、温胃止呕、和胃等功效。三伏天喝姜茶,能驱散体内的寒气,预防炎热季节的感冒。喝姜茶最好时间是早上刚起床。四吃“三瓜”:丝瓜、冬瓜和苦瓜。

中医提醒人们,进入三伏需注意做好几件事,这就是“出汗不洗冷水浴;夜里不能光身睡;胃肠不能进冷饮;喝水不能喝太快;皮肤不能遭暴晒。”

三伏天吃水果也颇有讲究,有些水果不宜多吃。如火龙果,性凉;荔枝,易上火;西瓜,易伤脾胃;芒果,滋生体内湿气。

三伏天还要多吃养生食品,如莲藕凉血;鸭蛋补夏;豆芽清热;苦瓜降火;绿豆解毒。

三伏天又是肥胖减肥的黄金期,因为三伏天燃烧脂肪快,提高代谢速度快,且影响食欲低摄入,最适宜减肥。

暑来三伏热浪滚,

深圳湾畔海风轻。

独步红树幽径处,

鹭舞蝉歌听鸟声。

三伏热,热三伏,三伏催熟秋丰果。三伏引人踏伏抒情,颂伏美好。

人生“三伏”有所得。人生路上一得沉得住气,二得弯得下腰,三得抬得起头,四得摔倒得爬起,五得得志不得忘形,六得路上不得停步,七得不管如何都得认清自己……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徐恬

(作者:石建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