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教育局公布了深圳市第五届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光明区继第四届获得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之后再次获得历史新突破,首次夺得特等奖1项(基础教育类特等奖第一名,全市2项),另有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获奖等级和数量再创新记录。
光明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首获市级特等奖
据悉,深圳市教学成果奖是深圳教育教学科研领域中的最高奖项,用于奖励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成果奖由深圳市政府于2008年设立,每3年评选一次。
在第五届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中,基础教育类特等奖仅2项,其中一项花落光明,由中山大学深圳附属教育集团“基于跨学科的健康教育实践探索”项目获得,该项目针对健康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中山大学深圳附属教育集团党委书记罗灿带领项目团队以跨学科合作和实践为导向,进行健康教育改革与实践。此外,来自光明区玉律学校的“育美化人:大美育观念下的‘融通’美育实践探索”、光明区马田小学的“减少挫败感:小学激励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区域校本教研质量提升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三个项目都获得基础教育类一等奖。另有5个项目获得二等奖,其中一个来自光明区凤凰城实验学校甲子塘幼儿园的“幼儿园二十四节气‘融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此幼教系统获奖填补了光明区学前教育获评市级教学成果奖的空白。
教学科研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基础教育各学科的教学研究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光明区教科院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不断加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与推广工作,光明教育人在教育科研的最有价值的成果评审中取得了四次重大的突破,分别获得了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深圳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深圳市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获奖数量和质量不断取得新突破,逐年迈上新台阶。
构建完备科研体系加强成果培育
五年来,光明区教科院在光明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努力践行“求真笃行,潜心研究”的科研理念,以“做有质量、有品位的教科研”为核心,以“规范科研管理、提升科研质量”为主线,以“助力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持续构建规范、有序的科研长效管理机制,全力做好科研指导、服务管理、成果培育、经验推广等一系列工作。引导一线教师聚焦新课标、新教材、新中考、新高考带来的新形势、面临的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通过高质量的科研行动,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国家、省、市、区、校一体化的科研体系,通过扎实、真实、有效的过程性管理,全面推进课程变革,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教师专业成长及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培育涌现出一批教育教学实践的示范项目或教学典型案例。
光明区教科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彭红玉表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获得是对光明区基础教育水平的激励与肯定,也是对全区教育工作者的鞭策和鼓励。下一步,光明区教科院将大力开展优秀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扩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影响力,展示光明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和成效,推动基础教育战线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新时代课程教学改革,奋力打造光明教育新高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图片由光明区教科院提供)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林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