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正值蘑菇生长季,我国约有400多种有毒蘑菇,每年因误食野生蘑菇而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6月25日下午,光明区公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下称“公明执法办”)联合街道快检室在公明街心公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为辖区群众普及野生蘑菇食用风险、中毒自救措施和食品药品选择、储存和使用注意事项等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吸引了众多居民的关注和参与。
“如何判断蘑菇有没有毒呢?”“鲜艳的蘑菇一般都有毒,那我摘白色的蘑菇是不是就没毒了呢?”面对现场群众的提问,工作人员介绍道,从色彩判定蘑菇是否有毒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网上流传的“红伞伞、白杆杆”作为蘑菇毒性判断标准并不完全。
看着围观群众越来越多,工作人员一边为大家派发图文并茂的毒蘑菇宣传册,一边继续普及毒蘑菇的辨识方法和误食急救措施,帮助提高居民群众对毒蘑菇的防范意识。据悉,误食毒蘑菇以后,中毒者很快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及视力模糊症状,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要尽快催吐,并立即送往医院就医,否则容易引起昏迷乃至死亡等严重后果。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患者就医时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方便医生鉴定蘑菇种类、确定适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还设置了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区,摆放着各类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手册,为居民群众普及各类食品、药品的选择、储存和使用注意事项。面对积极咨询的现场群众,工作人员表示可以现场接受食品送检,通过快速检测手段,让居民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所购食品的安全性。现场居民积极参与现场快检活动,纷纷将刚购买的蔬菜、家中的食品等带来进行检测,表现出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
活动现场共接收20位居民送检样品共21批次,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项目,检测结果均合格。看着检测结果,居民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更加了解了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正确选择和食用食品以及正确使用药品。
编辑 刘思凡 二审 麦苗茵 三审 叶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