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龙门三伏浴”首浴暨《温泉康养旅游企业质量规范》广东省地方标准发布仪式上,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环“两山”示范区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吴志才被龙门县人民政府聘为龙门县康养产业发展顾问,并作《环“两山”示范区 建设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吸引增城、从化、博罗、龙门四地文旅部门及温泉企业代表现场“取经”,引发共鸣。
吴志才随后接受《惠州日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龙门成功打造了“龙门十三汤”温泉品牌,建议建设龙门温泉地热博物馆地标,进一步培育温泉文化,还汤于民,为当地人带来更多温泉福利。
龙门县因其优质的温泉资源和丰富的森林覆盖,被世界温泉及气候养生联合会授予“世界森林温泉保养地”证书,同时,龙门县也是广东首个“中国温泉之乡”。多年来,龙门从顶层设计、规范管理、品牌提升、文化赋能等多角度入手,成功打造“龙门十三汤”温泉品牌,推出“龙门三伏浴”等特色产品,深受广大游客喜爱。
目前,龙门已经开发53个温泉项目,有4家中国五星级温泉、5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拥有13家大型温泉企业和约260家温泉酒店民宿,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南昆山的周围,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让温泉成为惠民富县的“黄金泉”“幸福泉”,为环“两山”示范区建设打下厚实的基础。
吴志才认为,环“两山”示范区的温泉密度和质量在广东是最高的。目前,广东省已发现温泉317处,其中温泉自流点281处,隐伏地热区36处,仅次于西藏、云南,数量上位居全国第三,产业全国第一,形成“一带”——环湾区温泉资源分布带和“三组团”——环南昆山组团(从化-增城-龙门)、清新-清城组团、新兴-恩平组团格局,另外,环南昆山温泉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省制高点,形成了从化G105温泉产业带和龙门G355温泉产业带,集聚化、产业化、品质化的特征初现。
“龙门作为一个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县域单位,30%的人口在吃‘旅游饭’,‘温泉+’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吴志才认为,龙门打造出“龙门十三汤”的经典IP,并且将温泉与当地民宿、庄园、民俗等结合,形成整体的品牌形象,坚持推广后影响力逐步扩大。龙门温泉旅游的发展,也是整个广东温泉旅游发展的重要缩影。
吴志才表示,今年,龙门南昆山和博罗罗浮山迎来环“两山”示范区的战略机遇,该区域拥有一流的森林资源、一流的温泉资源、一流的文化资源和一流的区位市场,通过发挥这些优势,发展森林温泉康养产业带,有望成为代表广东的展示窗口,成为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
下一步,环“两山”示范区温泉产业如何发展?对此,吴志才建议,推动南昆山建设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环南昆山温泉康养产业带,特色功能为“森林+温泉”,依托永汉-沙径温泉片区、高滩重点片区、从化总部集聚区,同时打造森林温泉康养聚落。
吴志才认为,当前国内温泉产业链比较短,因为没有把后端的温泉、文化,与前端的科技化及加工制造连接起来。 环“两山”示范区的温泉产业,要跳出温泉做产业,推动“温泉景区”朝“生命健康”产业转型,形成大温泉康养产业体系,实现“旅、文、医、养”四位一体——旅游是平台,文化是核心,医才是价值,养才是目的。
南昆山下千年流淌的温泉,自古与龙门人的生活融为一体。多年来,龙门县在发展温泉产业的同时,也注重温泉文化的培育。位于蓝田瑶族乡的上东村温泉公园、到流村温泉文化公园,这里既是游客打卡、免费体验泡温泉的地方,还是当地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吴志才认为,龙门荣膺“世界森林温泉保养地”,温泉文化深厚,在发展温泉产业的同时,应该解决百姓共享不足的瓶颈,在老百姓分享资源的同时也要还汤于民,为当地人带来温泉福利,让他们感受到温泉的重要价值。龙门可以考虑建设龙门温泉地热博物馆,建立温泉地标,加强温泉文化培育。这方面,江西宜春明月山把温泉文化和富硒文化结合起来的做法,值得龙门学习借鉴。
“温泉产业既是民生、又是实力,它跟老百姓的健康有关系,也是环境、经济的主要战场。”吴志才表示,龙门以“小温泉”为抓手,能够促进“百千万工程”这一大战略的目标实现。
文图:惠报全媒体记者侯县军
一审:叶莉子 二审:胡进波 三审:刘恒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