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热爱叫永不止步,有一种坚守叫匠人匠心。
在平凡的岗位上忠于职责、勤勉职守;在时间的长河里燃烧激情、奉献青春,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在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运营中心就有这样一个人,她的名字对于网点运营的同事来说耳熟能详,她就是麦雪梅。
敬业:精于细微,成于细节
1985年6月,深圳中行在原址筹建深圳国际金融大厦,并于1987年12月5日封顶,1990年10月28日竣工交付使用,成为当时深圳地标性的城市建筑之一,甚至成为无数人认识深圳特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会计专业的麦雪梅在毕业后如愿加入深圳中行,却阴差阳错地被安排在出纳处,成为一名现金柜员。清点纸币、硬币、捆钞……最初,麦雪梅认为出纳就是个“体力活”,每天要接触大量的现金,还需要准确无误地完成每一笔交易,她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逐渐锻炼成为独挡一面的业务骨干。
然而,成长的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麦雪梅回忆:“一直在和现金打交道,我以为我都‘视金钱如粪土’了。直到有次去罗湖口岸协助外币兑换,最后对账的时候发现少了1000元港币,相当于我两个月的工资呢!”
比起心疼金钱的损失,麦雪梅觉得工作中出了差错,不仅影响深圳中行的对外形象,还会被人质疑出纳处的专业度。这一次失误以后,她无比愧疚和懊悔,也对自己的工作越发严谨细致,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往后的职业生涯中,她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作为一名金库人 ,麦雪梅认为,自己既要做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服务者,还应该成为一个“无微不至”的运营人。
专业:始于热爱,专于技艺
外汇业务极具优势的中行,一直承担着大量外币兑换工作。
随着深圳中行业务发展,罗湖口岸、广交会逐渐需要银行去协助开展外币兑换,也是这个时候麦雪梅对外币萌发了浓厚的兴趣。
麦雪梅认为,钱币是一个国家的名片,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是一段时期的见证者。不同的国家与地区之间,所使用的钱币符号名称、版别样式、制钞方式都有所不同。每一张钱币除了其在某一特定时期所具有的支付功能之外,更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能够感受历史在岁月长河里的变迁。
凭借对外币的一腔热爱,麦雪梅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通过不断地磨练,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
“知道如何识别美钞的真假吗?最重要的是看钱的‘表情’。”提及专业领域,麦雪梅的眼睛都亮起了光。采访中,她拿出外币图鉴,详细介绍假钞的下颌线、眼神,甚至是发丝的粗细深浅都和真钞不一样。如此细微的差别,若不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和比对很难发现,这种鉴别工作虽然枯燥乏味,且极其耗费视力和心力,但对麦雪梅而言,其间乐趣只有她自己才能体会。
从最初识别外币时技艺生疏的新员工,到如今炉火纯青的“反假专家”,是无数次的清点、观察、触摸、记忆,正是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让麦雪梅培养出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
随着业务发展,深圳中行可兑换的外币不断扩充,面对繁多的币种和票面,前台网点如何熟练、精准识别外钞假币,都成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破解业务难题,麦雪梅的应对方法很简单——专业,只有专业才能提供优质服务,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时代和人民的需求。
热爱、专业、进取,这是麦雪梅在外币兑换岗位十多年的现金工作者情怀,也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授业:忠于职守,乐于传承
“你是明天需要50万的现金?那要记得今天三点前在系统内提交。”拿起电话,麦雪梅依然记得在金库工作的点点滴滴。
事实上,外币鉴别仅是麦雪梅日常工作环节之一。现金、调运、整理、配送……这些都是金库负责的范畴。
“我的本领是中行给的,我的专业是中行培养的,所以我一定要回馈给中行,希望中行在外币现钞业务方面持续保持领先。”麦雪梅一直感恩于深圳中行提供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当有机会成为一名师者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新人时,她乐此不疲。
在90年代,无论严寒酷暑,麦雪梅都背着笨重的幻灯机奔波于各个支行和培训室间。不仅如此,由于当时的课件资料并不足够全面和充分,麦雪梅就利用业余时间自制课件资料,她请教行内的技术人员,从头学习如何扫描假币、切片、制作成幻灯片,每一步都尽善尽美。“我希望来听课的人都能有所收获,而不是坐在这里‘消磨时间’。” 麦雪梅话语中透露出真挚的情感。
直到2003年香港开通人民币业务,需要一位专家去科普并讲解人民币知识、防伪识别办法时,麦雪梅凭借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脱颖而出受邀前去。
近十年来,新入职深圳中行的员工基本知道分行有位“麦老师”。作为该行的外币现金领域的资深内训师,麦雪梅每年为行内新入行员工做入职培训,手把手教授方法和技能;作为中行的外币防伪识假专家,对该行全辖基层网点柜员和金融同业做外币识假培训,提升行业外币识假专业水平。
在作为师者的过程中,麦雪梅一直是业内标杆。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深圳市反假货币工作先进个人”,并在2012年被评为“全国反假货币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获得“深圳市反假货币特殊贡献奖”。
“教诲如春风,桃李满天下。”最能总结麦雪梅为人师者的特质。时代的发展变化让更多人有了出境的可能,除了银行的专业人员,市民群众对了解外币相关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麦雪梅在2018年就作为资深专家在“深圳金融公益讲堂”为广大市民系统地普及了怎么区分假币、如何兑换外币,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将感恩之心化为实际行动。
麦雪梅的领导和同事都赞扬她身上有种时代的“钉子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锲而不舍、追求极致,用今天的眼光看,这就是“工匠精神”。
不论部门和业务如何调整,麦雪梅始终坚守在运营岗位,一边应对细致的现金工作,一边承担传道授业的育才工作,这样高度紧张、容错率低的工作状态,她坚持了37年。
37年金融生涯,几十年如一日、无差错的坚守是为“匠心”;一路修炼自我、不断突破则成“匠魂”。
“我觉得金库就像一个‘蓄水池’,金库人既要细心管理‘水’的储备情况,还要掌控大局随时调节进出。”麦雪梅最后感慨。
编辑 冯靖娴 二审 杨乔博 三审 朱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