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实验室今年相继取得2项重大科技突破:完成大型超导磁体低温测试平台关键设备500W@4.5K制冷机的调试任务,并成功制取液氦;自主研发Nb3Sn固体传导冷却电子超导加速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稳定载束。
近年来,惠州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粤港澳及内地科技创新合作,着力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优化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条,持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取得丰硕成果。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惠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R&D/GDP比重)达3.44%,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三;研发费投入达185.71亿元,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五,推动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科技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突出抓应用牵引,推动创新发展增添新动能。
走进位于大亚湾区的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这里已建立“小试+中试+企业孵化+成果推广”四位一体、极具地方产业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促使多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目前,该研究院实现转化金额超5000万元,并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推动惠州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更加高效完备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体系。”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惠州注重强化重大创新、协同创新等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惠州转移转化,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目前,东江实验室总部区已全面启用,液态金属靶研发平台、高场超导磁体技术开发平台等重大科研平台运行稳定;惠州还通过实施综合评价后补助等方式,支持26家新型研发机构能级提升;亿纬锂能、埃克森美孚成立惠州总部研发中心。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为促进企业创新主体提质扩面,惠州全力推进培育发展高企行动计划、持续完善孵化育成体系,从而推动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
2023年,惠州高企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均稳居全省第五、增速保持珠三角第一。在落实高企认定奖补和企业研发费后补助政策中,共发放补助资金1.93亿元。
为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今年5月,惠州再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24年度“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技术需求,项目按照发榜方实际支付揭榜方技术交易金额的20%~50%予以资助,最高可达300万元。
“强化需求导向攻关,促使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坚持从产业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聚力源头创新、聚焦突破产业和民生领域关键技术,以高质量源头科技供给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惠州聚焦新型储能、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领域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先后涌现TCL全球首款20000+级分区115英寸量子点Mini LED巨幕电视等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同时注重加强基础研究,持续实施粤惠联合基金,2023年就获得立项48项。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离不开高水平人才的强有力的支撑。惠州实施引进培育科技人才(团队)办法,并通过平台引才、产业聚才等方式,不断强化科技人才团队引育工作。目前,惠州全社会R&D人员达8.5万人,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五。东江实验室汇聚两院院士、杰青等各类优秀人才400多人。
在仲恺高新区惠南科技园的德赛西威工业园内,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段拥政介绍,德赛西威一如既往地发挥技术引领和聚合优势,2023年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连续4年保持双位数增长,增速领跑行业。
产值持续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德赛西威的科技创新支撑。“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科技创新活力才能持续迸发。”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不断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制定出台《惠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若干措施》,引进建设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惠州分中心,打造惠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在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比如,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惠州分中心既是企业技术转型升级平台,也是一个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该中心依托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改革,深化以人才为核心的技术转移新模式,把政府项目立在企业需求上,把研究成果直接转化在企业车间里。

2020年9月,惠州市杜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实施平台“华转网”发布了“燃料电池封装技术”的技术需求,悬赏10万元招募揭榜专家。惠州学院博士熊前程了解到企业技术需求后,投递了技术方案。
进驻企业后,熊前程带领团队开发出了聚氨酯丙烯酸酯紫外线光固化胶黏剂等6项产品,并为企业申请2项相关发明专利,新产品在深圳、东莞和山东青岛等地企业进行使用,目前已产生200多万元经济效益。
接下来,市科技局将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强化科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切实发挥好惠州应用场景多、产业配套强、成果转化快的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创新真正落在企业上、产业上和发展上,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 通讯员惠科宣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一审:艾良华 二审:胡进波 三审:刘恒志
读特热榜
1深港金融合作迈入新阶段、剑指全球前三:共筑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与黄金生态圈
2专访|梁春华:以推广围棋为己任,让千年智慧扎根湾区
3世界厕所日|“我承认我被深圳的公厕‘惯坏’了”
4转身之际,看见更多从容的背影
5向新向质向未来,福田金融18个全国首创、五大生态体系亮相第十九届金博会
6“AI芯片霸主”英伟达将公布财报,影响或波及10万亿美元相关交易
7财报亮眼拉不动股价,小米集团股价今早跌破40港元,较6月最高点已跌超30%
8贪污1.08亿余元!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李全一审被判死缓
9外资密集发声看好中国市场,瑞银、摩根士丹利上调中国股指目标点位
10俄罗斯警告高市早苗:言论非常危险,应汲取历史教训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十五运会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现场,31岁的老将汪顺第八道出发,最终以4分14秒90的成绩强势夺冠,成为全运会历史上夺得金牌数量最多的运动员。请问汪顺累计共斩获多少枚全运会金牌?
2025年11月17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仰泳项目男子50米决赛中夺金的徐嘉余选手代表的是哪个地区?
十五运开幕式上,智能机器人演奏的千年文物仿制品是?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