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委网信办指导,宝安区委宣传部主办,宝安区融媒体中心、深圳西部新传媒承办的“无问西东 ‘桥’见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融媒体中心前海·宝安调研行”活动在深圳宝安启动。
6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和大湾区城市融媒体中心百余名记者以“桥”为媒,走进深圳前海、宝安,探访重要城市地标、重大合作平台和重点企业,以“集中采访+专题研讨+展示交流”的形式开展为期3天的调研采访活动,探寻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密码,共话大湾区融合发展大计。
大湾区 大联通 大未来
百余名记者集中采访感受湾区魅力
在三天的时间里,大湾区媒体记者行程满满,他们通过实地参观采访,感受到了深圳前海、宝安的独特魅力。
20日上午,媒体记者首先走进前海,了解“前海模式”,感受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在推进深港融合、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引擎作用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前海展示厅是了解前海“前世今生”的最佳地。展厅内全面展示了前海十年来的优异成果,记录了前海深港合作区从2010年的初期滩涂,经过13年的开发建设,到如今现代化、国际化滨海新城的华丽转身。媒体记者在沙盘展示区直观感受前海这幅“最美最好的图画”沧桑巨变的过程,惊叹前海的高质量快速发展。
矗立在前湾片区桂湾河畔的“前海石”,是前海最具代表性的标志物,是前海精神的重要象征。公园正中间的前海石,远远望去造型独特如“扬帆启航”,象征着“改革开放再出发”。步入前海石公园大气舒朗的绿坪间,海风习习,一棵棵棕榈树在姹紫嫣红的花丛中挺拔生长,站在前海石旁眺望四周,前海的发展尽收眼底。媒体记者们漫步于公园其中,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远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共同感受着深圳经济特区的现代化气息。
登上亚太星通38楼俯瞰前海、宝安中心区,这里高楼林立、建设场景如火如荼,滨海风光一览无遗。在亚太星通,媒体记者们领略了“深圳星”独有的魅力。该企业是依托宝安发达的电子信息业和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空天技术产业,培育出来的行业龙头企业。亚太星通首发星亚太6D卫星(又称“深圳星”)是世界上首颗为移动载体卫星通信定制的高通量卫星,也是我国目前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覆盖最广、信号最强的Ku/Ka频段的民商用通信卫星。如今亚太星通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创新能力领先的卫星运营企业。在这里,记者们深深感受到宝安空天技术产业作为深圳重点发展的八大未来产业之一的强大基础和实力,更为宝安区全力打造的“5+1”具有世界级影响力产业集群之一充满期待。
宝安区城市规划展览馆是一座集展示、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教育实践等为一体的城市建设综合性展馆,是展示宝安人文历史、建设成就和未来前景的重要窗口。宝安城市规划展览馆展览面积近5300平方米,馆内“岭南古邑”、“春天传奇”“名城华章”、“智造强区”、“湾区引擎”“未来家园”等篇章,让大湾区媒体记者领略了宝安的前世今生和美好未来。
21日,媒体记者还登上海上彩虹号,从海上看深中通道,近距离感受这座“世纪工程”的独特魅力。
“前海的2/3在宝安,宝安的1/5是前海。前海、宝安发展如此之快,让我们真正感受到这里是世界的前海、腾飞的宝安。”通过集中采访调研,大湾区媒体记者不仅对前海、宝安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对大湾区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期望。大家纷纷表示,作为“黄金内湾”主阵地、深中通道桥头堡,深圳前海、宝安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向湾融合、领湾发展的“核心引擎”。
专家学者、融媒集中研讨
探寻高质量融合发展之路
一桥飞架东西,湾区成一体。深中通道开通将给大湾区城市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媒体在大湾区高质量融合发展中应有怎样的担当作为?大湾区融媒如何实现技术共享和运营协同?
在专题研讨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市记协主席丁时照,深圳市发展经济研究会理事长、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前海分院院长曲建,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袁易明,与大湾区城市融媒体负责人一起,围绕“‘桥’见未来 新机遇新蓝图”“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媒体担当”“大湾区基层融媒协同发展”等主题展开交流研讨。
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中山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林小军、江门广播电视台台长刘运华、广州市南沙区融媒体中心主任王剑麟、深圳市西部新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丁莹、珠海传媒集团东部融媒总部总裁钟夏等嘉宾就媒体担当进行了深入探讨。
搭建平台,湾区融媒和企业洽谈交流。在宝安区湾区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中心,融媒体中心和企业展位依次排开,推介自己,介绍新技术、新产品,提升影响力。一个个自主研发的产品,一项项创新技术,宝安的智造实力备受媒体记者称赞。
湾区融合,媒体先行。在开展湾区融媒和企业展示交流期间,媒体记者与企业家朋友们围绕企业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大湾区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助力湾区发展
湾区融媒联合倡议
为了更好地融通湾区,讲好湾区故事,与会的湾区融媒代表共同宣读《湾区融媒联合倡议书》:
坚守初心践行使命担当,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履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48字方针”,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紧扣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和“1310”具体部署,坚守初心,以高质量宣传助推湾区高质量发展,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以“桥”为媒、互联互通,协力奏响一流湾区建设时代强音。以深中通道开通为契机,加强区域内媒体交流与合作,打破地域藩篱,秉持互联、互通、互信原则,推进大湾区媒体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融媒精品为支点,融通平台、融汇内容、融洽感情,传播大湾区好声音,讲述大湾区好故事,为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发展注入动力,助力大湾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加大“融”量、无问西东,塑造湾区融合发展新典范。聚焦大湾区独特文化和深厚内涵,建立联合采编、联合宣推、交流互鉴的全方位合作机制,升级“湾区观察”栏目,定期开展联合采风、深入调研、业务交流,充分展示大湾区的文化魅力和发展活力,共同推动大湾区融媒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
启动仪式在旋律明快的接力宣传片《湾区“融”量》中拉开帷幕;深圳市宝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学良代表宝安区委区政府向与会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周学良表示,五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正朝着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加速演进。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必将让大湾区的加速融合发展如虎添翼,让大湾区城市群在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方面的交流更加频繁、快捷、高效,经济、思想、文化、情感联系日益增强,全面推动心更近、行更快、效更好。参加此次调研行活动的媒体以桥为媒、以融为核、以媒体视角挖掘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潜力,探究“9+2”城市群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以大湾区媒体的“融通”,促进资源禀赋的“融汇”,实现城与城之间的情感“融洽”。作为深中通道深圳门户区,宝安真诚渴望和热忱欢迎各兄弟城市一起谋未来、共未来。
共创纪录片《无问西东》
开启湾区融媒合作新纪元
大湾区22家融媒体中心联创的五集纪录片《无问西东》举行了开机仪式。该纪录片由宝安区委宣传部出品,宝安区融媒体中心、深圳市西部新传媒有限公司制作,“学习强国”宝安融媒号精品工作室执导创作,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广电(融媒体中心)协作拍摄。
该片以“深中通道”通车为契机创作,记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时间和空间的双维度交汇下的奋斗气质和拼搏精神,它们依照梦想前行,不受地域限制,努力追求真理和发展的精神,“心之所向,无问西东”。人与人在这里相遇,城与城在这里交汇,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城市发展的不设限,有世界的眼光,更有广阔的胸怀。
《无问西东》不仅是一部纪录片,它象征着融媒体时代下的深度合作与创新。这部纪录片以“深中大桥”通车为背景,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时空交汇中的奋斗与拼搏,是对大湾区人民追求梦想、不受地域限制的精神的赞美。
此项目将促进大湾区融媒体中心之间的紧密合作,打破地域与机构的界限,共同为一个目标努力。这种合作精神不仅体现在纪录片的制作上,也为未来更多的跨地域、跨机构合作做出了新示范。同时该片的制作与传播,将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融合。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大湾区的奋斗故事和精神风貌将被更多人所知晓。再者,这部纪录片也是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探索。它将充分利用融媒体的技术与平台优势,将传统媒体的内容深度与新媒体的传播广度相结合,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与深入的视听体验。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李依林 二审 谭凤希 三审 朱良骏
读特热榜
1“风王”即将“登基”?秋台风来了个“双连击”,深圳周末下雨“魔咒”又被激活了!
2娃放假,我上班?“春秋假”刷屏,这届家长喜忧参半
3千元“喝茶费”换虚假停车位?@深圳车主,你找的“停车位代办”可能是骗局丨有料
4极克雷达|iPhone17“最强对手”?搭载“妙享背屏”,小米17全系列更多剧透→
5迪卡侬回应“处女地”广告文案引争议,已撤除
6湖南一高校辅导员被曝诈骗上百人超700万元,多名受害者发声,警方回应→
7深圳“限外”政策调整!
8数字能源革命浪潮下 9月18日全球目光聚焦深圳会展中心
9深圳市解除分区雷雨大风黄色、分区暴雨黄色、全市雷电预警信号 | 持续关注
10读特热评 | 女乘客卧铺打伞,隐私需求不能被无视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