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圳市总工会“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

深圳普法 深圳市总工会
2024-06-12 13:33
摘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和省“八五”普法规划,深圳市总工会在市委和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工会组织系统性群众性特点,将法治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纳入工会普法特色品牌服务和建设,深耕工会普法阵地,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的法律素质,培育广大职工法律意识,着力拓展工会法治宣传工作新局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圳市总工会在市委和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工会组织系统性群众性特点,将法治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纳入工会普法特色品牌服务和建设,深耕工会普法阵地,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的法律素质,培育广大职工法律意识,着力拓展工会法治宣传工作新局面。

一、提高政治站位,建立普法责任长效机制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组对法治宣传教育的领导,落实法治建设一把手责任制,指定分管领导主抓落实,将普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市总工会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普法工作的具体实施,形成合力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从机制和人员上确保普法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强化规划部署。出台《2024年深圳工会“月月有主题”普法宣传活动方案》,明确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和普法责任清单,细化、量化每年工会普法工作任务和要求,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稳步推进和实施普法工作。三是强化责任落实。把普法作为全面推进工会参与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纳入工作总体布局,把普法工作任务落实到岗到人,压实工作责任,做到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形成上下联动,全市工会“一盘棋”的普法工作格局,确保普法责任落地见效。四是强化经费保障。在年度预算中安排普法工作经费,用于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学习培训及宣传资料印刷等普法工作,有力保障普法活动的开展。

二、增强学法用法普法自觉,提升工会法治业务水平

一是发挥领导班子带头作用。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普法,发挥导学促学督学的“雁群效应”。建立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和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提升领导干部决策水平及法律素养。二是加强工会干部队伍法治建设。组织召开法律法规专题讲座,邀请专家教授为机关全体工作人员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切实践行学法守法用法。聘请上海市锦天城(深圳)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顾问,做好各项制度出台、重大决策、合同签订等事项的合法性审查。三是增强依法履职的自觉性。把法治教育纳入市总工会机关干部初任、任职培训的必修课,在工会干部业务培训、职工素质教育、劳模讲师团等各类培训课程中融入法治教育内容。

三、深耕普法阵地,多元打造工会普法宣传品牌

一是“送法入基层”实现普法零距离。引进社会力量在全市组建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集体协商工作、普法宣讲、职工法律咨询等提供专业服务。二是“互联网+工会”打造指尖上的普法服务。充分利用新媒体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在“深圳工会”微信公众号中创设的“静静有问题”“小明务工记”法律专栏,以漫画形式生动演绎真实劳资纠纷案例。截至目前,公众号粉丝量突破339万人,专栏阅读量超400万人次。三是“移动阵地”开展流动式普法。注重法治宣传理念转变和工作创新,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开展“月月有主题”普法宣传活动,在职工密集、人流量大的广场等地方设立临时普法宣传点,每年开展现场普法活动1000场(次),发放普法册子、普法宣传用品4万份,让法治随职工群众“流动”。四是“遍地开花”推进普法元素广分布。2023年,联合市委政法委、深圳广电集团民生节目中心在《法说平安》栏目中推出“法律援助伸援手 工会维权暖人心”主题节目,通过案例还原、嘉宾访谈等方式“以案普法”。在全市各级职工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驿站、社区工联会等工会服务阵地,通过设立普法宣传栏、张贴普法海报等方式,宣传劳动法律知识。同时,将工会活动与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全面结合,在“安康杯”竞赛活动、“送清凉”“金秋助学”等系列品牌活动融入普法元素,延伸普法教育手臂。

四、维权普法同步推进,不断提升普法宣传工作质量

一是依托维权平台实现“订单式”普法。以工会职工诉求服务中心、深i工、深圳工会官网等线上平台为载体,针对职工多元需求,提供政策法律咨询、仲裁诉讼代理等法律援助工单服务。同时,以全市257个工会法律服务站点为线下阵地,密织工会法律援助网,2023年接待职工来电来访1.5万宗,受理法援案件296件。二是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关口式”普法。完善“工会+法院”化解劳资纠纷机制,在市区法院全面建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派驻工会律师团驻点答疑释法、引导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调解。推动建立“工会+人社”“工会+仲裁”法律服务机制,选派工会调解员进驻市劳动争议三方联调中心,开展劳动争议案件裁前调解工作。三是加强工伤援助实现“个性化”普法。依托“工会+社工”的模式,为工伤职工送去慰问补助、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引导工伤职工申请工伤保险待遇等,逐步完善工伤职工律师代理“零门槛”服务机制。

编辑 詹珊珊 审读 柳春晓 二审 邹远先 三审 洪鹏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