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园街道:深入推进“街区制”改革 精耕细作市容环境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张铭 通讯员 惠艺楠 文/图
2024-06-12 12:0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让群众共同参与,共建美丽家园,是基层城市管理题中应有之义。

路边厨余垃圾从发现到处置完毕,仅用时10分钟,这是桂园街道近日市容巡查工作中出现的一幕,也是“街区制”城市管理改革带来的切实变化。

据悉,为全面贯彻落实“街区制”城市管理改革,努力实现城市管理与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双提升”,桂园街道在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及可提升空间的基础上,从组织构架、工作机制、社会参与、科技赋能等方面下功夫,通过新建“1+1+8”管理架构、“四个一”常态机制等,打破街道原有城管统筹市容环境治理的工作模式,将街区作为开展市容环境治理的责任单元,变街道城管主导为社区党委统筹,全面构建“街区制”管理模式,不断推进政府、市场、社会三端有效融合,夯实市容环境基层治理基础,有效提升辖区市容环境治理工作管理效能。

接过市容环境“指挥棒” 推动90%以上问题在街区解决

家住桂木园小区的黄玉宇从没想到过,建成逾三十年的小区院落还能有这般整洁。“不光是小区,家门口的马路也干净多了,经常能够看到巡查员、保洁人员工作的身影。”

居民感受上的变化,源起一场基层城市管理模式的变革。今年3月底,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进“街区制”城市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4月,罗湖区政府组织召开“街区制”城市管理改革动员部署会,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街区制”城市管理改革,在全区范围加快构建基层治理体系,实现城市管理与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双提升。

记者了解到,桂园街道紧跟“街区制”城市管理改革部署步伐,打破部门壁垒,搭建管理新架构,纵向成立“1委员会1办公室8街区”三级管理架构,统筹协调各部门、各社区开展市容环境治理工作,横向以街区作为责任单元、运维单元、行动单元,明确街区责任体系,建立街区“四个一”(一交班、一扫除、一行走、一专项)常态机制。

“我们通过放权定责、力量下沉、一线统筹等,赋予社区党委统筹‘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开展市容环境治理的职责权限,充分发挥社区基层治理制度优势,将市容环境治理有效融入社区日常工作。”桂园街道党工委委员、执法队队长杨家军说。

据介绍,桂园街道将下属社区作为街区,设立8个街区工作室,并将市容、环卫、管家、执法等力量划入街区,共下沉人员128名。由社区党委书记任街区组长,领导街区市容环境治理工作,组织巡查整改、讲评部署、约谈开展等,抓好街区工作全过程管控。

新的模式下,“街区”成为了街道城市管理的微单元,每个街区都整合了街道执法、城管、市政、社区、城市管家等5支队伍,市容巡查员、执法员、保洁员等统一身份为街区员,“有人、有权、有责”保障了问题快速发现、高效处置的共管格局,推动实现90%以上的问题在街区解决,有效改变了以往问题“在马路上跑、在部门间转”的状况。

6月9日上午,市容巡查员发现辖区某路口堆放有两个厨余垃圾桶,无法找到责任人。当下,巡查员通过微信工作群将此情况反馈至街区工作室,10分钟左右,便收到社区工作人员的反馈:已找到单位负责人,并即刻处置完毕。

“‘街区制’改革模式实施以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手里有权、心中有责、底下有兵’了。发现市容环境的问题之后,可以直接调动包括市容、保洁、执法人员力量去处理,联动性更好了,问题处置的效率也更高了。”桂木园街区组长刘剑说。

环卫指数测评方面,2023年第二、三、四季度市容环境综合指数测评中分别为A、A+、A等次,全区排名第一,2024年第一季度市容环境综合指数测评为A等次。

锻造社区治理“主心骨” 三端融合激发全域社会力量积极性

蔡屋围五街内涝问题由来已久,老围街区工作室联系罗湖区水务局、中国人民银行等多家单位共同到现场勘察了解,最终确定了管道改造方案。

依托“环卫一体化”综合运维服务模式,桂园街道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管家与街道、街区之间的对接合作,具体包括梳理完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垃圾分类督导宣传、市容秩序督导、病媒生物防制、市政基础设施维护等6大项运维服务清单,由城市管家主导,开展垃圾分类等宣传活动、街区大扫除行动、社会责任主体培训活动服务,依托城市管家力量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市容环境治理等。今年以来,多次组织街区垃圾分类宣传培训、街区大扫除行动,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指数模拟测评,不断加大探索信息化运用,如投入扫地机器人开展路面清扫等。

“作为街区的副组长,我日常会对市容秩序、环境卫生等进行督导巡查,会对所负责区域的一些管理单位开展协调、约谈方面的工作,身份变化了,责任也更大了。”桂木园街区城市管家李根松说。

有心的居民发现,街头的早餐档近来纷纷换上了定制的宣传牌、早餐袋,这是街道依托早餐门店平台加强宣传引导,从源头减少早餐垃圾产生的生动侧影。

让群众共同参与,共建美丽家园,是基层城市管理题中应有之义。“民生微实事”环境提升、“志愿者”、社区党员、垃圾分类微课堂等活动,“净美小区”“最美商铺”“优秀物业服务企业”等评选表彰,不仅吸纳了全域社会力量参与市容环境治理,也激发社会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数据显示,桂园街道今年第一季度居民满意度指数由2023年的91.03分上升至92.66分。

桂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优化完善“街区制”实施方案和配套工作机制,如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参与市容环境治理等,着力实现市场、政府、社会三端有效融合、多元共治。此外,还将从更多方面对“街区制”改革形成的基层治理工作体系进行探索,为辖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编辑 刘春雨  二审 麦苗茵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张铭 通讯员 惠艺楠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