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深圳科技创新密码》(35)| 成长的烦恼

段亚兵
2024-06-12 08:47
收录于专题:深圳科技创新密码
摘要

​深圳自1980年建经济特区以来,经过前20年的奋斗取得了突出成绩,可以说基本上打开了局面,经济发展上升到一个高度,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在国内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深圳自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以来,经过前20年的奋斗取得了突出成绩,可以说基本上打开了局面,经济发展上升到一个高度,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在国内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此时,新一任班子上任。这一届班子的书记是黄丽满,市长是李鸿忠。我当时任职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主任,跟随他们工作几年,对两位领导的工作思路和风格比较熟悉。

黄丽满(1945-)辽宁盖县人1964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后任深圳市委副秘书长1995年任深圳市委副书记20012005年期间任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丽满市委副书记期间,主抓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设,曾率队到大连、青岛等城市学习交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我是随团成员之一。黄丽满副书记随和健谈,一路上与我们聊天她的经历。她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自动控制系;19701991年一直在四机部、电子工业部工作。从学习的专业和工作经历看,她对高新技术有广泛的见识和深刻的理解。

“净畅宁工程”使深圳变得越来越美了。(图源:深圳特区报,2004.02.24

李鸿忠(1956-)山东昌乐人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19851988期间在电子工业部办公厅工作。2003调入深圳任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04市长2005年任深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市长来深圳前曾任广东惠州市市长、书记,有抓全面工作的经历和经验。李鸿忠同志来到深圳、特别是任书记后,给我的印象是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他不尚空谈,工作务实。例如,针对当时深圳城市建设比较乱、交通不畅通的问题,抓好“梳理行动”和“净畅宁工程”,让深圳城市面貌大变,市民群众感觉满意。

班子上任后,经过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很快摸清楚了实际情况。当时的深圳,可以说成绩问题都有,机遇与挑战并存

深圳取得的成绩前面各章有一些论述,不用赘述;存在问题中,最突出的要算发展遇到了瓶颈。就像一个小孩长大成人,从生理到心理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发展遇到了束缚、成长中体量变大的烦恼。凡是发展迅速的地方,估计都会遇到此类问题。

市领导将此概括为“四个难以为继”深圳的土地、空间有限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短缺难以为继人口不堪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难以为继。这是制约深圳发展的“硬约束”,是头顶上的“天花板”

说具体一点,在中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深圳面积最小,精确测绘后的深圳土地面积为1960平方公里。将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的情况做个横向的比较,就能看清楚深圳的劣势:北京市面积1.64万平方公里,人口1230万人(人口密度750人/平方公里);上海市的土地面积6340.5平方公里,人口1711万人(人口密度2698人/平方公里);广州的面积为7434平方公里,人口972万人(人口密度1307人/平方公里);深圳常住人口778.2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50.93万人,暂住人口627.34万人),人口密度3970人/平方公里,为全国第一(以上人口统计的数据采用的是2003年的数字)

深圳城市面积小,但人口不算少,主要是增长速度太快。深圳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时,人口只有31.5万人(其中特区内只有数万人)。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这座城市的人口增长到近800万人,增长了约25倍。2003年后深圳的人口继续快速增加。到2012年,深圳实际常住人口达到了1300多万,步入了全球特大城市的行列。根据201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全球人口最稠密城市排行榜,深圳人口密度位列全球第5位。深圳的环境压力开始变得明显。这就是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时深圳的实际情况。

编辑 刁瑜文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露锋 三审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