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科公司一开始就是奔着引进和研发先进技术去的,也确实在一段时间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值得重笔浓墨叙说一番。
该公司的创办人名叫叶华明。叶华明(1933-2015),祖籍广东归善县(今惠州市惠阳区)。他是抗日名将叶挺的儿子。1953年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军事航空工程学院学习,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地空导弹专家。1983年叶华明听说深圳市来北京招聘人才,就报名到深圳工作,任深圳市科委主任。同时报名应聘的还有他的妹妹叶剑眉,被安排在深圳特区报文艺部任编辑。
1984年的深圳市科委只有30人,全年经费只有30万元、只够发工资。为了尽快打开深圳科技发展的局面,市科委决定成立一家公司,取名先科公司。“先科”的寓意“先进科技”,表达出了叶华明的雄心。他批准从科委的经费中拨出5000元开办费,先科公司就此起步。
先科公司选做什么项目好呢?1980年叶华明曾被国家有关部门委派到荷兰屯特大学进修。进修期间,他每个周末都要逛逛镇上的跳蚤市场,采购一周的食品。1981年6月的一天,他逛商店时看到柜台里摆放着一些从没见过的亮晶晶的小圆盘。他感到好奇,问服务员是什么东西?服务员回答说,这是飞利浦公司刚推出的激光唱片。唱片?叶华明有点惊奇。以前见过的唱片是黑胶做的、放在唱机上播放。而这种亮晶晶的唱片上看不到有声纹,怎么播放呢?服务员把唱盘放在激光播放器里,请叶华明试听。他戴上耳机,一下子进入了音乐的世界:清晨空山中的鸟叫声清脆婉转,大海的波涛声此起彼伏,女歌手的歌声甜美动听,军乐队的铜管乐洪亮雄壮,音质清晰,音色丰富,高音清亮,低音厚重……他被这个新颖的科技产品深深地吸引住了。接着叶华明安排时间,专门去埃因霍温市飞利浦公司总部参观。当他在产品展示大厅里观看到演示激光唱片生产过程的录像时,接连看了数遍,难以按捺心中的激动。他就是在这个时候萌发出中国也要生产激光唱片的愿望。
▲1995年,先科数字光盘公司和4M公司签订引进CD-R生产线和技术的相关合同。图片来源:深圳晚报《深圳口述史》
▲先科在深圳建成的CD-R数字光盘生产线,1997年实现年产量150万张。图片来源:深圳晚报《深圳口述史》
来到深圳、成立先科公司,就有了实现生产激光唱片的机会。叶华明开始与荷兰飞利浦公司商谈转让技术的事儿。1984年11月谈判完成,引进设备、技术转让的费用3,400万美元;购买土地、建厂房另需要人民币1亿元。当时深圳市的全部财政收入不过几亿元而已,叶华明知道靠财政不行,就到银行申请贷款。先科公司以进口的设备做抵押,向银行贷款2千万美元,支付了飞利浦公司的第一笔定金后项目正式启动。
1985年5月深飞激光光学系统有限公司(先科公司与飞利浦公司合资)公司成立,双方各占50%股份,叶华明出任董事长,飞利浦方派出总经理。公司生产激光视盘、激光唱片、视盘播放机和CD唱机。1988年9月起,中方先后派出100多名技术人员到英国、德国的飞利浦工厂培训。这些人学成归国后成为我国激光光盘产业的技术骨干,一项全新技术的激光产业在我国诞生。
1989年11月深飞公司生产出第一张激光视盘,节目母带是由飞利浦提供的一场俄国芭蕾舞剧。1990年8月生产出第一张CD音盘,内容是由刘欢、韦唯合唱的北京亚运会会歌《亚洲雄风》。1991年3月生产的第一张LD视盘是《红楼梦》。从此,深圳有了激光视听产业。中国继荷兰、日本、法国之后,成为第四个掌握激光盘生产技术的国家。
一项先进的技术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1992年12月深圳市先科企业集团成立,1998年总资产达到25亿元、工业总产值达27.8亿元。到1999年先科集团发展成为拥有厂房50万平方米、24家全资和控股公司、4千名职工的企业集团。
1992年1月邓小平视察南方时,曾专程到先科集团的深飞激光公司参观。小平同志见到叶华明十分高兴,亲切地与他交谈了好一会儿。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