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港》 刘克中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4年4月版
刘克中创作的长篇小说《中国大港》,以其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传神的叙事方式深深打动了我,尤其是小说扎根于浙江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沃土,开掘浙江故事,深挖浙江特色,从而使作品呈现出强烈的浙江风采、浓郁的海洋韵味。
浙江是陆海兼备的海洋大省,濒临东海,具有极为丰富的海洋资源。全省陆域面积仅10.18万多平方千米,海域面积有26.44万平方千米。浙江各类海洋资源极其丰富,港口、渔业、旅游、油气四大资源得天独厚,尤其是漫长的海岸带,兼具区位、基础条件以及水、土地资源等综合优势。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浙江海洋开发有着悠久历史,传统产业特殊,新兴产业发达。
浙江发展海洋产业和海洋经济,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数千年的发展进程,奠定了浙江传统海洋经济产业的良好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的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浙江上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组织海洋资源调查,谋划海洋开发战略,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开发“蓝色国土”,建设海洋经济大省。2003年,浙江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浙江的海洋经济发展进入历史性的新篇章,其中,宁波港、舟山港的合并为其点睛之笔。
小说《中国大港》以史诗的笔墨,展现了以梁云霄为代表的三家海港人,20多年来在省委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战略指引下,打破资源瓶颈,完成两港融合,建成世界一流大港,引领世界航运进入中国时代的生动故事。放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本书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2024年3月15日海洋强省建设推进会上指出:“活化利用海洋文化积淀,深入挖掘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海洋文化软实力,擦亮‘中华海洋文明起源地’品牌。”《中国大港》正是活化利用海洋文化积淀、擦亮“中华海洋文明起源地”品牌的优秀作品。 从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浙江先民在与海洋的搏斗、共处中形成了独特的海洋生产习俗、商贸习俗、家庭习俗等,传达出世代与大海相伴的浙江渔民最原始的生命情怀,体现一种独特的海洋文化魅力。小说一开始就从海岛渔民的生产、生活着墨,描写了其捕鱼习俗、丧葬习俗等风俗习惯,使作品具有明显的浙江滨海海洋文化特性,而浙江渔民所具有的“汉子死在浪尖上”“深海之地,可见星辰”的精神特质,又生动地诠释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编辑 刘彦 审读 匡彧 二审 李璐 三审 徐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