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普法工作,不断提升学员和教职工的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有力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落地落实,被评为市首批“八五”基层普法联系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压细工作责任
坚持把加强法治建设作为党校工作重要内容,不断增强教职员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一是健全普法工作机制。坚持把法治建设纳入校领导年度考核内容,扎实开展年度述职述法活动,常务副校长扛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校领导督办法治工作,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共同参与、系统推进法治建设工作。校委会严格落实法治建设工作要求,坚持把法治工作列入校委会重要议事日程,梳理党校普法职责,制定普法责任清单,保障各类任职班、党性班等主体班次法治专题课程所需经费和人员。二是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校委会“第一议题”学习,将党内法规列入校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组织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等近20次。组织《党的二十大党章解读》等党内法规专题培训,落实全市党内法规工作会议精神。依托“深i学”等在线平台组织教职工常态化学习党内法规,完成2023年度学法考试,参学率100%,优秀率97.5%。充分运用党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电子信息屏、宣传海报、好书推荐等多种方式开展“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营造尊崇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三是深化制度建设。严格按程序向市委办公厅备案规范性文件4份,印发党建工作要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等文件60份。
二、聚焦主责主业,打造普法宣讲阵地
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深入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一是突出法治教育阵地作用。扎实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进党校进课堂工作,在75个主体班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法治专题课程108课次,培训学员7575人次。重点办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维稳信访等专题研讨班,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组织司法部全国律师行业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广东省深圳市分课堂)。严格落实《深圳市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实施方案》要求,邀请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为主体班学员作专题讲座。在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开展宪法宣誓和廉洁宣誓活动,进一步激励新任职干部和新录用公务员忠于宪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永葆清正廉洁本色。依托“深i学”平台,上挂《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等学法用法专题课程,供全市领导干部在线学习。组织党校教师赴企事业单位、高校、街道社区等开展20余场法治专题宣讲。二是推出专题研究成果。组织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法治环境研究”“深圳综合授权改革的‘时度效’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深圳创建法治城市示范研究”等3项重大课题,发表“大湾区环境治理规则衔接的法治路径”等相关理论文章。组织出版《商事仲裁案例实践教材》教材1部,《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协同创新研究》已列入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第11辑出版计划。成功举办第四届香蜜湖论坛,收录《粤港澳大湾区法治环境提升》《虚拟货币法律属性的定位辩思与双重视角》等73篇法治相关学术论文。三是积极开展咨政研究。通过《先行示范区研究快报》《南方智库专报》《咨政参考》等,报送“关于推进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章程法治化建设的建议”等9篇法治相关咨政报告。《特区实践与理论》刊发《深圳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等文章30余篇,切实发挥法治阵地的宣教作用。
三、强化服务保障,主动融入工作大局
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市法治工作大局,增加党校工作的参与度和显示度。一是提供人才支撑。1名校领导兼任市法学会副会长,积极参与法治研究各项工作,相关文章呈报中国法学会。政法教研部2位同志为市“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办公室1位同志为市“1+11+N”党委工作部门法治督察员。二是做好会议保障。市司法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暨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培训班”“深圳市首届调解员职业技能竞赛”在党校举办,负责会议服务、食宿保障工作。三是参加专项活动。围绕“建设法治社会”主题,配合市普法办开展调查研究。参加市司法局、市普法办组织召开的2023年深圳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会,对市直部门普法履职情况进行评议。
编辑 詹珊珊 审读 柳春晓 二审 邹远先 三审 洪鹏辉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防台风准备不用手忙脚乱,总有人琢磨出省时又管用的省心办法——或许你有快速封窗的懒人技巧,又或许你总结了台风天必囤清单……这些防台风的实用经验,都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本期话题】#防台风准备大作战# 【活动礼品】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形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5位用户送上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图片动态】
炒面线
【图片动态】
一场未竟的突围 回溯那个九七年的夏天,不知缘起何处的悸动,我一头扎进了西方哲学的迷雾中。彼时,“挣钱”是悬在眼前的显赫目标,学业于我,不过是走马观花,应付六七十分的稳妥游戏。未曾想,这刻意“节省”出的光阴缝隙,反倒成了豢养不驯思想的沃土。 年少的慷慨真好,时光可以任性地挥霍在看似无用却闪烁趣味的事物之上。而今悬在人生的半途,进退维谷的夹缝里,再不敢有片刻轻慢岁月的奢侈念头。每每念及此,胸腔里便涌起一股近乎悲壮的不甘——这麻木的平衡,这世故的妥协,岂非辜负了当初那份横冲直撞的勇气? 在一次读书会,谈及心灵困境,我近乎刻薄地指斥那些贩卖廉价安慰的鸡汤与无病呻吟。文字最大的傲慢与虚妄,莫过于将一己书写的痛苦想象,强行涂抹为放之四海的普遍真实,企图以此消解个体抗争的重量。 那些未经审视的人生,真的不值一看。那份无处不在的“心灵无着”与日复一日的纠烦,本身便是个可疑的谜团。置身繁华如深圳者,身陷某些内卷的湍急洪流,疲态成了常态,友人诉说每日被挤压的窒息感。 我反问她:在风涛海浪间浮沉的你我,如何做到不畏人言笑,守住那份本心?那拽住衣角的挣扎,那不得不松手的遗憾,是否源于在人情构筑的坐标上,彼此渴求依赖的温暖?还是执着于依赖中确认自我的尊严? “依赖”与“自尊”,天生相克,缠斗不休,撕扯着人格的统一疆土。我们太渴求做得更多、做得更好,竭力踮脚靠近世俗设定的“优秀”,反而一次次模糊了视线,弄丢了那颗曾能映照整个天空、不染尘埃清澈的心——那份清澈的爱和对生命简单的眷顾。 “知道吗?七岁田埂上的我,以为双脚永远踩在泥里。远方是同村少数人的奢侈品,而他们即便启程,也终有归期。” 而此刻的我,倘若仍囿于那片田垄之上,想必会拼尽一切也要刺破那层无形的樊篱。既深知此去恐无回路,又茫然四顾不知星火在何方。但这挣扎本身,就是生命不妥协不安分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