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率提升40%缓解多个堵点,深圳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工程主线通了!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戴晓蓉 徐兴东 /文 刘羽洁/图
2024-05-27 21:1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5月27日,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的深圳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工程主线正式建成通车。

5月27日,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的深圳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工程主线正式建成通车。据了解,这也是国内首例快速路主辅道全部下沉工程。

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介绍,本次下沉隧道段主线开通,并保留南侧两条疏解道路作为辅道临时使用,可有效缓解滨海大道东行方向的交通压力,解决沙河东立交转滨海大道、深圳湾公园3号停车场等交通节点拥堵的问题,通行率约提高40%。同时主道的开通也释放了疏解路与辅道的冲突节点,对项目后续辅道的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为项目全线正式开通奠定坚实基础。

双向8车道通行率提升40%

深圳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工程为设计施工总承包(EPC)项目,项目西起沙河东路立交,东至广深高速,跨南山、福田两区,全长5950米。其中总部基地段全线下沉,下沉隧道段长度为1560米,地面改造段长度为4390米。改造后主线为双向8车道,时速80公里/时,辅道为双向6车道,时速40公里/时。

根据相关设计团队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介绍,改造后,滨海大道交通瓶颈被消除,通行效率将显著提升;并实现与超总片区进出交通高效便捷转换,支撑超级总部片区高强度、高标准开发;另外可释放出一片面积约10万平方米、相当于14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绿地,消除滨海大道对深圳湾景观带的分隔,促进城市建筑与滨海景观融合,提供更高品质公共空间。

该项目设计广受好评,荣获2021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2022年度香港规划师学会湾区规划奖优异规划奖(三等奖)、2022年度 IFLA AAPME奖 荣誉奖(三等奖)、第九届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ITA)年度工程大奖等荣誉。

据悉,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剩余的辅道建设将于今年下半年全面完工,届时将形成主道双向8车道和辅道双向6车道的整体规模。项目建成后,滨海大道将有效串联桂庙路隧道、滨河大道,缓解了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瓶颈;下沉隧道预留2进2出匝道连接深超总地下路网,可满足深超总开发产生的大量交通到发需求;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段将形成“地面+地下”立体化交通,消除滨海大道对深圳湾景观带的分隔,促进城市建筑与滨海景观融合,提供更高品质公共空间,打造湾区活力新引擎。

“消隐式”装修兼具“景观+科技”

记者现场看到,滨海大道下沉隧道整体采用“消隐式”装修,在隧道内行车时基本看不到管线,呈现出简约大气的风格。隧道出入口采用钢结构框架,顶部镶嵌小块密集的钢结构,装上吸声板,其余处则直接镂空。当日光自然投射进隧道,就会形成星星点点的光亮,实现“引景入城”的空间效果。这种创新设计不仅在视觉上更加美观,还能帮助司机在行车时更好地适应明暗光线变化,提高驾驶安全性。

同时,隧道内顶部每一段距离,便设有一处华为最新的雷视融合一体机和鸿蒙控制器,可以精准掌握经过隧道车辆的行车轨迹,以全息态势监测隧道实况,针对多种异常事件实现秒级预警,以及相关机电设备的精准联控,有效提高事件发现和应急处置效率,助力滨海隧道安全运营。

轨道、公交、隧道、地下空间多系统一体化工程

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工程下沉隧道段集城市道路下沉、地下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穗莞深城际站、超级总部地下空间等综合交通设施与地下空间开发于一体,在地下形成4层空间。其中,地下一层为隧道上部空腔开发层与超总地下空间衔接;地下二层为北侧主辅道路、南侧主线道路以及北侧地下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地下三层为南侧辅道、南侧港湾式停靠站及穗莞深城际站站厅层;地下四层为穗莞深城际站站台层。下沉隧道段南北辅道分别于第二层和第三层,在深湾支二街、深湾二路设两对进出匝道与超总地下环路衔接。

项目一体化的设计从系统角度整体考虑,深度统筹轨道、公交、隧道、地下空间开发等多系统的关系,成为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综合开发于一体的超级综合体项目,为城市核心区集约用地树立了新标杆,助力滨海大道交通(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向集“交通一体化、功能一体化、空间一体化”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典范迈进。为国内首例,树立了城市中心片区发展“深圳新模式”。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徐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戴晓蓉 徐兴东 /文 刘羽洁/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