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说 | 别让儿童电话手表变成商家恶性竞争的“战场”

晶报记者 余梓宏
2024-05-15 07:29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儿童电话手表作为孩子身边的重要陪伴,绝不能成为商家恶性竞争的“战场”。

孩子用电话手表和陌生人聊天、每天发几十条朋友圈、还熬夜群聊……日前,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称,如今儿童电话手表越来越高端、功能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困”在智能手表里,不仅手表使用时间长,还带来了视力损伤、相互攀比等负面影响。

智能手表“手机化”的倾向值得社会高度重视。理由是,儿童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和鉴别能力,而功能繁多的电话手表,可能会制造出很多“隐秘的角落”,令家长难以及时监护。报道中称,很多孩子用了电话手表加好友后,用微聊熬夜聊天,甚至还会在群里发些敏感图片。这些“超前”的互联网社交行为,很有可能对孩子来说是“揠苗助长”,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很多家长给孩子买电话手表的初衷是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但随着赛道竞争加剧,很多商家开始“卷”起了功能,甚至瞄准了儿童的贪玩心理,开发出了众多的娱乐功能。报道中称,有些儿童电话手表甚至可以打“王者荣耀”,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儿童电话手表功能开发的必要限度,让孩子更容易陷入电子游戏等娱乐的诱惑之中。这样的过度开发,不能听之任之。

或许有人会疑惑,既然有些电话手表不适合儿童使用,家长为何不购买只具有定位、通话等基础功能的电话手表,用市场规律来规范商家行为?报道中也对这一点作出了解释,一些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电话手表品牌采取的往往是封闭式的社交生态,只有品牌相同的手表,才能相互加好友,因此很容易诱发孩子的社交攀比心理:“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班级里有两个孩子在使用该品牌的手表,剩下的孩子大概率就会开始用这个品牌的手表。” 很多家长虽然诟病电话手表的“社交属性”,却又无可奈何,害怕孩子被孤立,因此感觉就像被商家“绑架”了。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一个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儿童电话手表作为孩子身边的重要陪伴,绝不能成为商家恶性竞争的“战场”。

因此,首先可以做到的是,相关的品牌、商家应该听取家长的心声,对产品及时调整,履行应有的社会职责,方能行稳致远;其次,行业应该推出相应的硬性标准,有效规范商家过度开发、恶性竞争的行为,让儿童电话手表能够真正守护起孩子的健康成长;最后,家长也应该发挥应有的监管义务,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话手表,在现实生活中多些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让他们不必“迷恋”于电话手表。

(作者:晶报记者 余梓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