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创新设计亮点最多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命名下水

读特记者 刘良龙
2020-08-29 18:03
摘要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大学科考船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孙冬柏介绍说,“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具备科学考察和人才培养的双平台功能

8月28日,我国最大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在位于上海长兴岛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为这艘科考实习船命名剪彩,希望“中山大学”号承载起向海洋求索的使命与担当。

8月28日拍摄的我国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  (中山大学  供图)

据该船总设计师、中船集团第708所主任助理吴刚介绍,“中山大学”号是目前我国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创新设计亮点最多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作为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中山大学”号在国内科考船中具备多个“首次”:该船在国内科考船中首次采用L型全回转低噪声推进器、首次采用轮缘永磁侧推、首次采用直流母排+储能蓄电池的组合设计、首次采用全航速主动式减摇鳍等。“中山大学”号非常注重绿色环保性能,满足最新国际排放要求,确保对大气环境、水体等科考调查的影响降至最低。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大学科考船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孙冬柏介绍说,“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具备科学考察和人才培养的双平台功能。它配备了大量先进科考仪器和科考操控支撑设备,建有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各类实验室,能满足样品处理、检测分析和数据处理。其船舶平台的综合性能和科考功能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大型“移动实验室”。

据该船总建造师张文龙介绍,“中山大学”号的科考作业实验空间大、可扩展性强。除了760平方米的固定实验室,艉甲板作业面积超过610平方米,可搭载十多个移动集装箱式实验功能模块,大大提高船舶的综合科考作业能力和工作效率。此外,该船还拥有直升机热降平台,可有效提高人员输送和物资转运能力,并可作为无人机的起降平台,从三维空间上大大扩展了本船科考观测的范围。

据了解,2016年6月教育部批复同意中山大学在“十三五”期间新建一艘6000吨级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该船于2019年10月28日正式开工建造,此次下水后将立即开展舾装调试,预计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该船船长114.3米,型宽19.4米,型深9.25米,整个船体线型优美、高大威武。该船具备无限航区全球航行能力,经济航速11.5节,最大试航速度16节,经济航速下续航能力15000海里,额定人员编制下自持力60天,定员100人。

编辑 程思玮

(作者:读特记者 刘良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