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油田又添重器: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完成海上安装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王德洋 吴昊
2024-03-26 15:4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3月26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南海东部油田珠江口盆地海域成功滑移下水并精准就位。

3月26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珠江口盆地海域成功滑移下水并精准就位,刷新了作业水深、高度、重量等多项亚洲纪录,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导管架成套关键技术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推动海上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导管架平台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海洋油气生产设施,导管架相当于“地基”,用于支撑海上油气平台的庞大身躯与巨大吨位。“海基二号”导管架总高338.5米,超过北京国贸三期主楼高度,总重近37000吨,用钢量接近“鸟巢”国家体育场,是亚洲高度最高、重量最大的导管架。

由于“海基二号”的巨大吨位超过世界最大起重船的吊装能力,此次海上安装采用滑移下水方式进行。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流花油田开发项目组总经理刘华祥介绍说,这种方式是利用导管架自身重力并配合液压千斤顶助推,使导管架从驳船平稳地滑入海中,再通过导管架注水和起重船辅助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扶正坐底和精准就位。

深水超大型导管架海上安装涉及复杂设计计算、装备技术能力、恶劣海况施工等世界级工程挑战。“海基二号”安装地点位于距深圳东南约240公里的流花油田海域,应用水深约324米,是国内首次在超过300米水深的海域安装固定式导管架,所处海域台风频发,风浪及内波流强烈,安装技术难度和作业风险极高。

据中国海油海油工程流花油田总包项目经理舒伟介绍,项目团队调配亚洲最大下水驳船“海洋石油229”、国内最大海洋油气工程起重船“蓝鲸7500”等优势资源,全面提升船舶运输及安装能力,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先进定位系统和精确就位系统不断调整导管架的位置姿态,使“海基二号”穿越324米深的海水实现精确就位,安装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我国实施大型导管架滑移下水作业近50次,累计安装重量75万吨,施工规模、最大重量、总吨位等均居于世界前列,建成了以“海洋石油229”为代表的大型施工装备,形成了从设计计算、仿真模拟、装船运输、滑移下水到精确扶正就位等成套安装技术体系,为加快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按照作业计划,“海基二号”接下来将继续进行水下打桩、上部组块安装等后续施工作业,完成海上安装后将应用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11-1/4-1油田,推动亿吨级老油田焕发新生机。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袁玮表示,相对于全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模式,固定式海洋平台开发和建设成本更低,“海基二号”的成功下水,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固定式海洋平台建设能力实现重要突破,在超300米深水的深海油气资源开发中,具备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开发模式的能力。

十张震撼大图全览“海基二号”海上安装历史瞬间——

“海基二号”导管架顺利抵达作业海域。贾雪东 摄

“海基二号”导管架顺利抵达作业海域。刘聪 摄

3月25日海基二号“导管架”滑移下水。刘聪 摄

“海基二号”导管架下水瞬间。刘聪 摄

蓝鲸7500船正在进行海基二号“导管架”扶正作业。刘聪 摄

“海基二号”精准就位。李浩玮 摄

“海基二号”导管架完成下水,漂浮在海面上。刘聪 摄

作业人员进行“海基二号”挂扣作业。贾雪东 摄

施工人员进行“海基二号”斜支撑固定切割作业。贾雪东 摄

技术人员进行调载作业。贾雪东 摄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供图)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桂桐 三审 徐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王德洋 吴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