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社科专家建言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产教融合畅通循环,法治护航提供保障

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 通讯员 占运凯
2024-03-15 18:4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新质生产力”已成当下热词。

“新质生产力”已成当下热词。深圳要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除了大抓科技创新提供新动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还应考虑哪些方面?多位深圳社科专家提出,以产教融合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法治护航等方面也应引起重视。



产教融合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走产教融合之路。”南方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中心讲席教授夏文斌认为,要通过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

首先,应统一规划,促进校企资源协同。在深高校和职业院校应根据深圳发展定位设置学科专业,尤其要在量子力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等领域不断发力。深圳的创新型企业则应加快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团队,不断以创新科研成果推进产业升级。

其次,需优化体制机制,强化产教融合的执行力。夏文斌提出,要支持高校教师提升知识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能力,积极投身国家战略需要的“主战场”,并合法获得报酬和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学校引企入校和企业引校入企,校企共聘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共同开展重大战略科研项目申报等;政府统筹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展张榜纳才、揭榜挂帅等,以各种新型产教融合方式不断加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力度。

此外,还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产教融合育人之路。“我们要通过产教融合,将学科专业知识与产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引导鼓励学生尽快尽早进入校企合作项目中,使他们全面把握知识转化到新质生产力的全流程。同时,支持更多的优秀企业家进入大学校园,通过实战案例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夏文斌说。



法治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法治是保障和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南方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中心讲师杨少曼提出,深圳争当发展新质生产力“尖子生”,需要筑牢法治之基。

杨少曼建议,要用刚性制度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规范、指引方向,为新经济、新领域、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注入法治内涵。同时,要更加聚焦知识产权保护,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法治护航。“接下来,深圳应继续创新‘蓄势拓局’举措,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的法治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调整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以更好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塑造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下好‘先手棋’。”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 通讯员 占运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