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演播室|华大集团李斌:生命科学,站在未来看现在
读特融媒体记者 袁斯茹/文 孙钰胜/图/视频
03-06 14:41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我们特别高兴看到生命科学作为未来产业,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探索这条新赛道,华大一直在路上。”3月5日上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在今年的重点工作中提到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

对此,读特融媒体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未来产业:塑造未来世界的决定性力量》《生物经济:一个革命性时代的到来》两书主编,华大集团董事、副总裁李斌。

华大集团董事、副总裁李斌接受读特融媒体记者采访

生命科学:打开通向未来之门

华大如何理解生命科学?

李斌说,1953年人类发现DNA双螺旋结构,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数十年来,生物技术发展迅猛。伴随知识的积累和研究工具的不断进步,生命科学正实现指数级增长,相关发现犹如泉涌,人类正打开一扇通向未来的、前所未有的“生命”之门。

从蒸汽机、飞机再到智能手机的出现,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多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每一次都随之诞生了改变世界格局的新发明。下一个里程碑式发现,会不会在生命科学领域?

李斌指出,目前,高通量测序、基因编辑、高通量基因合成、DNA存储等一系列颠覆式创新已应运而生,继信息经济后,生物经济正加速成为新的经济形态。“生物经济是以往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的叠加,是一种以生命为本、由大数据驱动的崭新经济形态。而这一次变革和以往不同,因为它事关生命本身。”

“扁鹊三兄弟”:期待“预防优先”

生命科学如何服务于人?李斌从三个小雕像谈起。

在位于深圳盐田的华大全球总部,一间会议室里摆放着“扁鹊三兄弟”的小型雕像。

扁鹊被尊为“医祖”,但据记载,他认为两位哥哥的医术胜过自己。因为长兄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二哥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而扁鹊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我们的三尊雕像,大哥扁雁的雕塑高于其他两个兄弟。因为通过基因筛查将预防优先,即‘治未病’,是华大人的愿景和初心。”李斌告诉记者。

作为技术支撑方,华大目前已经完成1600万例无创产前检测,在防治唐氏综合征、遗传性耳聋、地中海贫血等严重出生缺陷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

为此,李斌建议在全国开展孕妇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原有的免费血清学唐氏筛查漏检率高、假阳性率高,可以用无创产前基因筛查技术替代。我们根据在深圳、河北等地多年的实践经验测算过,全国如果每年投入几十亿元,有望在全世界率先实现‘无唐’‘无聋’‘无贫’。技术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只差最后的临门一脚。”李斌说。

他强调,不止无创产前基因筛查,目前从工具到试剂,基因技术已基本国产化,检测成本自主可控,基因科技有望惠及人人。

生命科学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发展未来产业,关键是要有未来思维、有技术前瞻力。”李斌表示。

3月4日,华大智造的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T20在欧洲迎来首个企业用户。这款2023年问世的测序仪,每年可完成5万例人的全基因组测序,单个人的全基因测序试剂成本降低至100美元以内。而在2003年,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总共花费38亿美元。

短短21年来,基因测序成本以超乎想象的速度下降。“随着系列工具的进步,生命科学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形成,未来基因测序成本有望继续下降。”李斌表示。

“首先,健康已经成为大家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需求之一;其次,‘健康中国2030’建设稳步推进中,对健康的投入就是民生投资,亟待引起重视;第三,随着成本不断降低,普通人离基因技术越来越近,人人拥有专属基因图谱的时代正在快速到来。”李斌分享道。

编辑 张克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融媒体记者 袁斯茹/文 孙钰胜/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