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中国西部,有一个名字最长的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简称积石山县)。昨夜,它成了地震震中。
救援人员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进行救援 图片来源:新华社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截至19日13时,地震共造成甘肃113人死亡、青海13人死亡,536人受伤,房屋损毁155393间。国家救灾应急响应已提升至二级。
这次地震,村里受影响更大。城叔联系到几位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梅坡村的村民,地震到来时,他们都已经休息。
村民说,他们被剧烈的摇晃和巨大的声响弄醒,跑到屋外空旷地带,余震不断,没人敢睡。因为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平均海拔达2200米,大河家镇夜间外面的温度降到零下15℃,冻得人难受,有车的人钻进了车里,没车的人就在空旷的地方生起篝火。
地震发生后,救援的人、送来的物资,连夜赶到这个甘肃西南边陲小县。
被响声“崩”醒
村民丁生成是被屋外巨大的响声“崩”醒的。他从床上惊坐起,听见外面有人喊“地震了,地震了”。
“我之前没有经历过地震,这是第一次遇到。”丁生成说,“乡里乡亲离得近,每家每户都在喊,叫大家一起往屋外跑。”
大河家镇街道上受损的房屋 图片来源:夏子博 摄
积石山县地处拉脊山北缘断裂带,过去地震虽偶有发生,但很少出现这么强烈的地震。19日上午,积石山县6.2级地震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1900年以来,该地震邻区100公里范围内,先后发生过7次5级以上地震。
最大的一次地震是1936年2月7日的康乐县6.7级地震。最近一次5级以上地震是2019年10月28日夏河5.7级地震,距离这次震中约72公里。
昨夜的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0公里,从网友反馈来看,连甘肃兰州、陕西西安、宁夏吴忠、青海西宁等地都“震感明显”。
正因震源深度浅,导致这次地震对地面物的破坏严重。丁生成给城叔发来当地的照片和视频,从画面中可以看到墙上都有裂缝,还有很多砖砌土墙直接坍塌下来。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好在,他家房子只有裂缝,没有倒塌。据丁生成所知,村里有两个人因为土墙倒塌受伤,已经送医救治了。
积石山在哪儿
积石山县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官方介绍,积石山县有保安、东乡、撒拉、回、汉、土、藏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4.9%。其中,保安族人口2.14万人,占全国保安族总人口数的95%以上,是全国唯一的保安族聚居地。
土木结构的平房,是保安族传统民居的主要特征之一。一些研究保安族传统建筑聚落的论文提到,早先,保安族民居户与户之间屋顶相连,平顶、高墙,墙体厚实,并且房连房、墙连墙,一旦有事,不出院门,而是上屋顶,全村就可迅速联络到。这是保安族战乱时期互助、团结的历史见证。
一位研究保安族民俗的专家告诉城叔,上世纪90年代以前,保安族聚居地都是在修土木结构的平房,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一部分保安族人开始翻新房屋,改成了砖木结构、砖混结构以及混凝土结构。这次地震发生时,相比传统土木结构的民居,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受灾程度轻一些。
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草滩村,海东市消防救援支队队员在搜救 图片来源:新华社
保安族另一个民族文化遗产是“保安腰刀”。《人民日报》曾刊发一篇甘肃省民俗学会副会长马沛霆写的《阿爷的腰刀》,文中提到,一尺有余的腰刀,在清陋的堂屋里,俨然是最贵重的装饰。“保安人对于腰刀是有特殊感情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腰刀是御敌防身的利器。在生计艰辛的岁月,腰刀又是赖以谋生的工艺品。”保安腰刀还曾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
除了是保安族的聚集区,积石山县也曾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官方介绍,大禹曾在这里导河治水,鲁班也曾在这里赶石造桥,这里更是中国“彩陶王”的故乡,具有发达的马家窑文化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类型,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为“脱贫”努力
资料上看,积石山县是个比较年轻的县,1980年6月14日国务院批准成立。经过40多年的发展,在一片荒野的乱石滩上,崛起了一座积石山县城。
积石山县吹麻滩镇油菜花田景色 图片来源:新华社
官方介绍,该县位于甘肃省西南边陲,毗邻青海,距离兰州、西宁等省会城市都在200多公里以上,缺乏区位优势。受历史、自然等多种因素制约,导致积石山县曾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近年来,积石山县“脱贫”努力有目共睹。2019年,全县2989户13546人脱贫,53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5%,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
2020年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该县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全县630户2821人剩余未脱贫人口全部脱贫,1389户5989人边缘易致贫人口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总体而言,“十三五”期间,积石山县累计减贫10.11万人,9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二五”末的13.31亿元增加到“十三五”末的26.36亿元,年均增速13.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9.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7.48%。
为了进一步缩小发展的差距,赶上全州、全省发展步伐,积石山县提出了“十四五”的经济发展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
根据当地“十四五”规划,这座甘肃西南边陲小县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兰西城市群”建设。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刘思敏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