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聚焦 | 构建“四强”传播体系 让世界读懂深圳 —— 深圳广电国际传播中心建设路径思考
2023-12-18 15:38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王云霞  陈淼松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是当前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新近成立的深圳广电国际传播中心为例,结合中心过往的大量实践案例,从“强IP”“强话语”“强特色”“强交流”四个面向,分析中心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深圳故事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为地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的强化及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转型升级探索理论方向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城市形象   国际传播   深圳故事   公共外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是我们面临的国际传播的“时代之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又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

放眼全球,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地区的历史实践来看,湾区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离不开国际化媒体所发挥的传播合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建设世界一流湾区、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内在需求,也是主流媒体的责任所在、使命所系。

2023年7月3日,深圳广电国际传播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中心以深圳卫视电视栏目《直播港澳台》团队(直新闻团队)作为班底,整合集团涉外相关业务资源,多措并举构建国际传播多元化业务格局。未来,中心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构建富有深圳特色的“1+3+3+3”国际传播体系,即打造1个“深圳故事”国际传播名片;打造3大内容品牌,即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系列新闻节目、全媒体新闻品牌“直新闻”和英文矩阵号Shenzhen Channel;实施3个“做强做优”,即做强做优国际传播视听产品,做强做优国际传播渠道,做强做优国际传播服务;打造3个“大传播”实践范例,即打造“深港澳台”资源联动平台,打造大湾区国际交流活动品牌,打造符合共同利益的国际传播共同体。

新愿景,新征程,参照过往实践案例有助于我们开展未来工作。中心将充分运用“强IP”“强话语”“强特色”“强交流”四个方法路径,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深圳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传递深圳声音。

一、强IP:打造“深圳故事”国际传播新名片,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

深圳广电国际传播中心将以跨文化内容、品牌活动、交流合作、衍生产品等作为四大支撑,系统化打造“深圳故事”国际传播新名片。以此为端,链接全球,让世界读懂深圳,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读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首先是讲好故事。讲故事是最佳的传播方式,好的故事最能打动人心,彰显城市形象。2023年6月,在北京举办的“深圳故事”主题推介活动上,“深圳故事”城市文明交流互鉴计划正式启动,包括29国驻华使节在内的近200位中外嘉宾受邀参与活动。活动通过“脱口秀”演讲向外宾介绍三位深圳人的故事,由此进行阐释“什么是深圳故事”,摆脱了宏观的成就叙事,切口小、细节多,外国嘉宾反馈十分正面。在现场,中外嘉宾还感受由香云纱围巾、深圳出品的原创精品舞剧《咏春》等元素所构成的深圳故事。多位驻华使节还特地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的深圳故事“观后感”,活动现场视频在海外平台发布,在国际舆论场取得良好反响。

用小切口讲好大故事,有助于塑造温情、包容的城市形象。中心打造的《我和我的深圳》双语系列短视频,以外国人在深圳的生活和工作作为切口,展示深圳魅力活力,在推特、油管等境外平台引发大量海外网友评论。

在重大国际场合设置深圳议题,对构建城市国际形象大有裨益。在2023深圳国际设计周期间,中心对超过10位外国设计专家进行面对面专访,包括国际设计理事会前主席、纽约帕森斯时尚设计学院前院长等,推出英文全媒体产品,得到专家学者在海外社交平台接力转载转发。2022年G20峰会举办前夕,《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正式通过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的决议。在G20峰会期间,主办方安排参观巴厘岛的红树林湿地,“直新闻”特派记者在现场介绍深圳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的情况,并采访联合国第二十四届气候变化大会主席米哈乌,得到了他的积极评价。该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及时将深圳议题“嵌入”国际舞台,大幅提升了深圳的能见度。

其次是转变角色。在新形势下,中国外宣工作正经历着范式转变的过程,主流媒体的角色和功能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渠道与媒介的工具性定位,而是逐渐演变为公共外交中的重要行为主体之一。时刻保持公共外交的整体意识,真正把公共外交的旨归融入国际传播之中,充分发挥对国际舆论、国家形象、城市形象的塑造功能,是国际传播的应有之义。

上文提及的“深圳故事”活动由深圳广电集团负责执行,国际传播中心与集团多部门联手合作,完成了内容策划、活动执行、资源链接、宣传推广、国际传播等全案执行,在海内外反响热烈,形成大声量传播。

举办人文交流活动,超越传统的“参会者”的角色,是媒体跳出“舒适区”的新实践,也是国际传播的新载体、新路径。近年来,深圳广电集团依托地域优势,对接党委政府,链接各方资源,集全集团之力成功执行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深圳重大交易平台推介会、深圳国际马拉松、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深圳分会场等城市大型国际品牌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城市国际形象品牌建设和推广的经验。未来,国际传播中心将继续发挥主流媒体品牌价值,努力打造城市综合营销全链路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深圳在世界上的能见度,助力提升深圳城市国际影响力。

二、强话语:打造涉外新闻品牌,参与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

深圳广电国际传播中心打造的深圳卫视新闻节目《直播港澳台》《军情直播间》在三年内分别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新闻(名)专栏”,节目通过深圳卫视国际频道覆盖超过400万海外受众;中心打造的“直新闻”全媒体品牌获得中央网信办“百个优秀网络正能量建设者”、总局广电媒体融合新闻品牌等荣誉称号,团队是唯一一家同时获准参加外交部、国防部、商务部、国台办例行记者会的省级地方媒体机构。中心在北京、上海、香港设有记者站和演播室,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有特约记者,拥有一批熟练运用英、日、俄等外语的记者编辑,拥有一个超过千人的常态合作全球嘉宾库。

未来,中心将继续强化国际时政新闻基本盘,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时政新闻品牌,在国际重大事件中保持在场、积极发声,聚合独家评论员、全球嘉宾库思想力,积极参与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

话语权决定主动权。要获得话语权,更多时候需要积极挺入现场、参加讨论、主动传播思想,通过言语的穿透力、观念的渗透力、事实的说服力,争取国际受众的理解、尊重、认同。近年来,中心积极赴海外参与国际大事现场报道,疫情前每年派出过百人次采编人员赴海外采访报道,疫情后已全面恢复赴海外采访报道常态化工作。2023年6月,直新闻特派记者在新加坡香会现场采访了乌克兰防长、五角大楼发言人等国际政要,在舆论场取得积极反响。

毋庸置疑,多年来央媒的驻外采访机构,大量采写一手国际新闻,大大加强了我国国际话语权。不过,“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作为国际传播的一支地方生力军,深圳广电发挥自身特色,主动出击,与央媒形成“高低搭配”,相互配合、协同出海,放大中国声音声量。2022年11月G20峰会、APEC会议接连举办期间,直新闻特派记者独家“守访”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印尼总统佐科,专访二十几位国际政要及专家学者,推出一批深度图文观察、精品短视频,全网传播强劲,社会反响不俗,有力呈现了国际社会对元首外交和大国主张的积极反馈。

除了严肃新闻的“硬传播”,注重轻柔打动的“软传播”同样重要。中心孵化的英文矩阵号Shenzhen Channel,以讲述深圳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为目标,以科技创新、现代城市、自然生态、人文美食等软性话题为主要内容,账号粉丝活跃度高,推文平均互动数据达到广东机构账号上游水平,未来Shenzhen Channel矩阵号将继续深耕“软传播”,努力成为深圳对外传播的优质品牌。

三、强特色:打好对港澳台传播“特色牌”, 促进人心向我

深圳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深圳广电国际传播中心立志做香港人心回归的“摆渡人”,在对港传播方面也积累了独特资源和人才优势。深圳广电集团在港耕耘超过20年,中心在香港设有记者站,深耕涉台报道十余年,《直播港澳台》、直新闻成为香港人了解世界、了解国家、了解深圳的重要媒体平台。过去三年多时间里,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香港国安法、中央援港抗疫等重大事件,直新闻专访香港各界知名人士超过200人次,报道被港澳台及国际媒体转载超400篇次。

未来,中心将对港澳台议题精细开掘、持续输出。2023年年初,直新闻与香港TVB联合推出《直击深港恢复通关全媒体大直播》,向央媒平台和各大头部平台提供直播流,放大深港交往正面声音。2022年,直新闻与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联合出品庆祝香港回归25集专题片《我的四分之一世纪》,专题片紧扣香港“八大中心”发展定位,选取基建、金融、法律、青年、文化、北部都会区等重大领域,赴港、京、沪、穗、深、莞等地探访香港飞跃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超40人,聚焦“一国两制”实践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获邀参加香港国际影视展,在香港电台循环播出,辐射海外舆论场。

在对台传播上,中心锁定台海关键议题,反“独”促统并举。2023年3月底4月初马英九大陆行期间,直新闻特派记者全程跟随马英九大陆参访团12天,向马英九提问并在全网首发马英九“和平奋斗 才能振兴中华”的回答金句,刷屏海内外。7月,大陆高校师生访问团到访台湾,直新闻特派记者随团采写师生团每日行程,推出的报道迅速火爆出圈。直新闻打造的《台湾一周》专栏以周更的形式,深刻剖析岛内新闻热点,成为洞察台湾政治生态的一扇窗口。

除了着眼“硬新闻”,中心未来将注重对港澳台“好感”传播,用港澳台民众能够听得懂的方式,展现多元、有趣、有活力、有机遇、欣欣向荣的深圳和大湾区,注重亲和力和贴近性,力求撼动受众心智,润物细无声地推动“人心向我”。例如随着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后,香港居民来深消费热潮高涨,中心在2023年7月份联合香港电台推出《港车北上》特别策划,由两地主持人与记者组成“港车北上小分队”,自7月1日“港车北上”放开起,以生动视角对外展现“港车北上”全过程,探索深圳出行娱乐、旅游、美食、创业、创富好去处,为港人提供有启发意义的出行攻略和发展机遇。

四、强交流:打造国际传播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扩大海外“朋友圈”

在国际传播工作中,地方媒体一方面要“造船出海”,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借船出海”,链接国内外社会各界主体,适当、合理地利用他国的文化规则,实施精品产品主动推送,努力放大在境外媒体上的多次传播效应。未来,深圳广电国际传播中心将打造国际传播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扩大海外“朋友圈”,积极拓展国际传播新空间。

2023年,中心联合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倾力打造纪录片《李光耀与中国改革开放》,纪念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100周年诞辰暨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摄制组走访两国多个重要城市,采访了五十余位亲历者、建设者和传承者,拍摄总时长超过5000分钟,聚焦李光耀推动新加坡深度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讲述中新老一辈领导人之间友好交往、深化互信、共谋发展的故事,展现中新务实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深度诠释中新两国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长期良好关系。8月25日,该片作为“特映片”在新加坡“2023中国电影节”上全球首映,成功实现产品出海。

中心将联合多元主体制作国际传播精品,探索“借船出海”多种渠道,积极塑造中国形象。例如,2023年启动的《共赢“一带一路”》全媒体行动已与孟加拉国、泰国、印尼、阿联酋、加纳、埃及、巴西等多国媒体达成协议,将在当地播出反映深圳企业出海“一带一路”、发展自己造福当地的故事。此前,中心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合作,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创作的主题视频《前路》,获得广泛赞誉;党的二十大期间,中心联合多国媒体策划“互拍老外”党的二十大国际传播专题《你好中国 你好世界》,讲述海外中国人和在华外国人跨国追梦的故事,在哈萨克斯坦、迪拜、丹麦等国媒体实现落地传播。

讲好深圳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善于用自己的麦克风说话,还要善于用别人的麦克风说话。未来,中心将进一步联动国际媒体、机构、组织、智库、企业和个人等,积极实施“组团传播”计划,培育城市传播者,壮大知华友华、城市交流互鉴力量;深入构建“出海深商”朋友圈,建立深圳城市综合营销海外传播联盟,向世界传播好深圳声音,传播好中国声音。

成立深圳广电国际传播中心,是深圳广电集团立足全球视野、服务国家大局、展现深圳担当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媒体自身国际传播能力的全新实践。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心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积极融入全球传播格局,努力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公信力、世界影响力、全球引导力的国际传播交流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作者王云霞系深圳广电集团国际传播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作者陈淼松系深圳广电集团国际传播中心编辑

编辑 刁瑜文  审读 李诚  审核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