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5周年广东调研行|“耕海牧渔”的广东阳江,以水产种业和海上风电带动“蓝色崛起”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文/图
2023-12-17 22:5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阳江“阿渔妹”郑露婷是一名涉足三农领域的“95后”主播。她在网络短视频平台分享渔村日常和大海故事,以此走红,成为2023“阳江十大好网民”和阳江市阳西县政协委员。近日,记者随“改革开放45周年广东调研行”走进广东数字农业(阳西)展览馆,看到“阿渔妹”的直播间。在这里,有许多像她一样的“新赶海人”,正打破传统渔民依靠线下买卖赚取收益的方式,以数字化带动渔获、农产品销售,反哺养育自己的大自然。

数字化是阳江阳西的“乘风破浪”之道。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广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试点县、广东省首个数字农业示范县,近年来,其以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建成“一馆一云四园”示范项目,大力推动农业生产端、供应端、销售端的“三端”数字化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作物成长时,数字化发挥监测效用;农产品上架后,顾客扫描二维码即可追溯检测报告,产得安心、食得放心。

据悉,“一馆一云四园”项目中,“一馆”即为广东数字农业(阳西)展览馆,主要建设农业大数据、农业展示、农产品交易和农民培训四个中心,引入先进多媒体技术、VR技术及互动体验;“一云”是指数字农业云应用,主要建设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农产品流通大数据平台、区块链安全追溯系统、VR+互动体验系统、农产品销售云店、数字农业大课堂;“四园”包括荔枝、程村蚝、罗非鱼、东水山茶数字农业产业园,主要建设物联网监控、种养生产管理和溯源等系统。

在阳江市阳西县海水种苗产业园,一粒粒小鱼苗子成功育化为一尾尾鲜活大鱼;在阳江市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工厂化循环水系统和产学研合作手段,让鱼苗质量、产量不断提升,每年可培育各类鱼苗约3亿尾,产值达1亿元。数字化带动的,不仅是生命的神奇,还有全产业链的集聚式发展。2022年,阳西县农业总产值达108.4亿元,其中渔业总产值近70亿元,其力争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水产种苗生产基地。

阳江海域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是全省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在“海洋牧场+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水产养殖、海水种业、水产精深加工产业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目前,其全市水产养殖面积3.55万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18万公顷,海水养殖种苗生产包括鱼、虾、蟹、贝等品类。除在数字化农业领域深耕,其也在唱响“海洋牧歌”,着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在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这一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记者获悉,该中心致力于打造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引领区、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全产业链制造基地、风电科技创新策源地、全球化海上风电母港、国际化产城融合发展新典范的主平台。阳江力争到2025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集聚区。

(摘自阳江新闻)

11月,在阳江远海海域,我国自主研发的风机导管架基础与养殖网箱融合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成功迎来首批渔获,实现水上产出清洁能源、水下产出绿色产品,为“海洋牧场+海上风电”融合开发探索“蓝色崛起”新路径。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